“马可·波罗不仅是一位历史人物,还是一名旅行家和商人,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展现了一种极为开放、包容与融合的精神面貌。”
互联互通的世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马可·波罗。近日,“传奇之旅:马可·波罗与丝绸之路上的世界”大型文物展览在京开幕,汇聚了来自15家中、意文博机构的135件珍品,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今年是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作为中西文明互鉴的璀璨星辰,马可·波罗的足迹踏遍东方丝绸之路,不仅将中国文明带回了欧洲,还将西方文化传播至东方,谱写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段不朽佳话。
中意之间的第一位“外交官”
▲毛罗地图。(图片来自《北京青年报》)
走进“传奇之旅”展厅,映入眼帘的第一件作品源自《马可·波罗行纪》(以下简称《行纪》)所绘制的巨幅“毛罗地图”。与大众熟知的世界地图不同,这幅地图旋转180度才与如今的地图接近。观众可以从地图中找到杭州、福建、成都等马可·波罗旅居中国17年期间曾到访过的地方。
“这张世界地图是在他逝世后完成的,创作于15世纪中叶的威尼斯。”策展人贵茨亚多·萨索利·德·比安奇·斯特罗齐说,“作品不仅可以重构他的旅程的概念,更可以重构一张新的世界地图——这张地图从意大利威尼斯出发,一直到中国。”
此外,展厅内还有很多东方的艺术瑰宝,其中之一便是来自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的《青花折枝四季花卉纹折沿盘》。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成沫表示,《行纪》的其中一个版本曾提到展出瓷器的地方,所以他可能曾经去过或者了解过景德镇。马可·波罗在《行纪》中,首次记录了西方人与瓷器的邂逅,引起了欧洲人对于瓷器的审美欲望与热潮,同时也向世界推荐了中国。
“马可·波罗就像是意大利和中国之间的第一位‘外交官’,他以全新的眼光和热情看待中国,并向欧洲报告了所有的情况。”策展人斯特罗齐说,他为两种文化间的相互了解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策划总监蒋海梅表示:“马可·波罗不仅是一位历史人物,还是一名旅行家和商人,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展现了一种极为开放、包容与融合的精神面貌。”
马可·波罗真的来过中国吗?
▲6月15日,千年运河千里行“新马可·波罗”游记活动在中国大运河南端浙江杭州举行,由活动征集的意大利友人作为“新马可·波罗”,游览杭州。图为“新马可·波罗”代表在西湖边和马可·波罗像合影。(图片来自中新社)
尽管马可·波罗被视为中西交流史上的关键人物,但对于他是否真的来过中国的讨论却持续了几个世纪,也有学者怀疑《行纪》的可信度。他的绰号“马可百万”,也曾被学者解释为是他本人爱吹牛的证据。
1997年,大英图书馆东方部主任吴芳思出版《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一书,把质疑论升级成了否定论。吴芳思的论据有三:一是中文文献中找不到直接证据;二是书中漏写了许多被视为中国特征的事物,如长城、缠足、汉字、印刷术与茶叶;三是记载失误,如助攻襄阳等。
为澄清是非,杨志玖在1999年专门撰写了《马可·波罗在中国》一书,展开新一轮论辩。这一轮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使真相越辩越明。怀疑论者“迫使”中外学者又举出了大量证据,罗沙比在《剑桥中国史》中评述:“诸如此类的怀疑都已被杨志玖永久地否定了。他最终证实马可·波罗在忽必烈统治时期曾经到过中国。”
此外,《马可·波罗行纪》中有许多关于元代盐业、杭州地区纳税情况等的经济数据记载。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研究出元、波斯、威尼斯的货币、度量衡换算关系,而后将不同手稿和版本中的数据,与《元史》等中方史料对照,最终认定马可·波罗记载的数据不仅可靠,而且能精确到具体年份。
至此,悬案已破,马可·波罗不仅到过中国,而且在很多领域,他所描述的历史信息是最全面、最详细和最准确的。
700多年前的丝路“快拍”
▲“新马可·波罗”代表(前排左一)等人在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参加汉服巡游。(图片来自中新社)
马可·波罗作为最早一批东方探险的“Blogger”之一,《马可·波罗行纪》一经问世,便成为向东“取经”的“旅行攻略”,点燃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如果把马可·波罗的足迹串起来,就会发现两条重要的驿路,和今日“一带一路”几乎一模一样。
从文本看,马可·波罗记录的主要是各地区的物产、贸易、集市、交通、货币、税收等与商业有关的事物,对名山大川、文物古迹、行政事务、官场纠葛记载得不多。
在帕米尔高原,马可·波罗看到一种特殊的野生绵羊:羊体肥大,羊角长达6掌。牧羊人甚至还用这种羊角围成篱笆,作为羊群过夜的遮护。欧洲人没见过如此硕大的绵羊,将其称为马可·波罗羊。实际上,这是对帕米尔高原上独有的大角盘羊的真实写照。
在酒泉,马可·波罗发现一种怪现象:“商人们经过这里时,只能雇用习惯当地水土的牲畜,不能使用其他牲畜。因为此处山中长着一种有毒植物,外来的牲畜一旦误食,会引起脱蹄的悲惨下场。”现代兽医学研究表明,这是一种硒中毒现象,马可·波罗很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记录此种病理现象的人。
马可·波罗还记录了张北草原上一个叫白城子的地方。1999年,这个传说已久、扑朔迷离的地方被确定为元中都遗址。一个仅仅存在50年的城池,因为马可·波罗的记载而栩栩如生。
虽然自古以来有不少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知名使者,但马可·波罗几乎可以算是最早为西方社会揭开东方神秘面纱的探险家之一。700年过去,马可·波罗的故事,于许多人而言,不仅是一个个史实的有机串联,更是认识和理解世界的重要参考。
综合参考消息、北京青年报、新京报、文汇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