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中轴

来源:北京晚报 1724122365052

在古人心中,中轴线是连接天地的一条线,是昭示君权神授、皇建有极的一条线。从古至今,一些画师用妙笔呈现了中轴线的宏伟气象。


        ▲明 佚名《入跸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京中轴线,以无与伦比的壮美建筑带,体现着中华文明“中”“和”的核心理念。在古人心中,它是连接天地的一条线,是昭示君权神授、皇建有极的一条线。

从刘秉忠规划元大都开始,北京中轴线就被确定,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了。之后沿线的建筑不断丰富、改易、完善。郭守敬主持开通通惠河,大运河的漕船从此可以驶入积水潭,为中轴线增添了灵动的水域空间。明代的夏言上书嘉靖皇帝“分祀天地”,受命负责改造天坛(原来天地同祭都在天坛),新修建了地坛,以后又陆续建了日坛、月坛。清代,乾隆皇帝命刘统勋主持在景山上修建五亭。明代的蒯祥、清代的“样式雷”家族,在中轴线上留下了一座座美轮美奂的皇家建筑。除了这些有名有姓的官员士大夫、建筑专家之外,更多的无名工匠在为这“天下无双之壮观”添砖加瓦。

从古至今的画家们也是这样,一些画师用妙笔呈现了中轴线的宏伟气象,名字却隐身于历史的尘烟之中。留存至今的明代《北京宫城图》有五幅,三幅在国内,分别被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还有两幅流失海外,分别被大英博物馆和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收藏。这些画场景类似,都用俯瞰视角,从中轴线的对称角度,描绘了紫禁城的宏大建筑群。承天门外,都有身穿红袍的官员站立。其中大英博物馆藏的《北京宫城图》为明代朱邦所绘,明代紫禁城设计者、苏州人蒯祥手捧笏板,站立在承天门金水桥前左侧。身后的紫禁城,在云烟缥缈之中宛如仙都。蒯祥身形伟岸,俨然一个巨人,他静静肃立,眼光透过正阳门,看着前门外忙碌的士绅百姓们。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中描绘的,是唐代长安中轴线上的壮丽景象,君王所处的宫殿,金碧辉煌,香烟缭绕,仿佛是天上宫阙。北京中轴线,其实就是长安中轴线的异地重构,延续着同样的神圣和庄严。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出警入跸图》,是明代佚名宫廷画师所绘,分为《出警图》和《入跸图》两部分,分别描绘皇帝出京谒陵的盛大场面。《入跸图》的最右部分,紫禁城宫殿像是浮在云端,宫城周围一株株苍松蟠曲,一只只瑞鹤飞舞,真像是人间仙境。

清代画家徐扬绘制的《京师生春诗意图》上,大臣于敏中把乾隆皇帝《生春二十首用元微之韵》用小楷抄录,分嵌在京城景物之中。唐代诗人元稹曾写过《生春二十首》,每首首句都是“何处生春早,春生某某中”。乾隆皇帝仿写的兴致很高,一连仿写了《生春》《生夏》《生秋》《生冬》各二十首,并让徐扬创作了这幅画,来阐释诗意,渲染皇家气象。这幅画上,北京城还是一片白雪皑皑的寒冷景象,春意就在这寒冷中萌生出来了。画家似是站立云端,俯瞰皇城大都。沿着中轴线,前门大街、正阳门、承天门、紫禁城依次排列,天坛祈年殿、西苑太液池、北海琼华岛、白塔、团城都清晰可辨。前门大街店铺林立,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一派富丽繁华景象。午门和太和殿前,官员们排列成队,奔走若鹜,似乎在举行重大典礼。太和殿右侧留白处题诗:“何处生春早,春生元会中。一年钦首祚,万国觐同风。淑律鸾旗展,初阳凤阙融。普天人益岁,喜气上眉丛。”诗歌写得富丽堂皇,颇有皇家气派。紫禁城后,景山耸立,山形描绘得比真实状况雄伟高大了一些,使得画面更加沉稳凝重。在这幅作品中,宫廷画严谨、端丽的面貌展露无遗,也生动描绘了北京中轴线的壮观场景。

中轴线上,同样上演着一幕幕历史的风云变幻。佚名画家画了《雍正帝祭先农坛图》《万国来朝图》,展现着帝王的祭祀、朝会盛典。康熙皇帝南巡,王翚等人绘制的《康熙南巡图》长达200余米,首段就是大队人马走出永定门的场景。英国人画下了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的情景,副使斯当东的儿子小斯当东半跪着朝见龙椅上的皇帝,乾隆赏给他一个荷包。谁会想到,正是这个孩子,长大后说服英国议会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这里也是“五四运动”中青年们游行的地方,学子们从沙滩红楼拥上街头,以满腔的爱国情怀和大无畏的勇气催生了新文化运动,成为中国共产党走上历史舞台前的一道绚丽曙光。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上的浮雕,一幅幅画面记录着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

前门大街大栅栏一带,历来是市井繁华场所。清乾嘉间俞蛟在《梦广杂著》中说,正阳门外“前后左右计二三里,皆殷商巨贾列肆开廛,凡金绮珠玉以及食货如山积。酒榭歌楼,欢呼酣饮,恒日暮不休,京师之最繁华处也”。如今的这里,来自世界各地、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各种货品琳琅满目,热闹繁华的场面是古人难以想象的。

以往的皇帝居住的紫禁城,如今成了对人民开放的故宫博物院。以往的皇家园林北海、社稷坛、景山,成了游人流连嬉戏的公园。这种情形,画家赵耀也用油画《九龙壁》做了无言的阐述。中轴线的皇家建筑中,彩绘、雕刻、铸造着无数的龙。北海和故宫内都有九龙壁,这些龙在海浪中盘旋舞动,鳞爪飞扬,栩栩如生。龙的形象是帝王的象征,烟火百姓是不能随便用的。但《九龙壁》画上,每一条龙前,都有一个或一组普通人的形象:推着自行车卖风筝的老人眉飞色舞地推销着自己的货品;老人悠闲地坐在凳子上,鸟笼放在地上,身旁的两个孩子在逗弄小猫;骑着三轮小车的孩子,身后还拖着一个带轮子的玩具小鸭子……整幅画面洋溢着一派安乐祥和的气象。

如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展示的那样,腾起的烟花形成巨大的脚印,沿着中轴线大踏步“走向”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主会场鸟巢,时代的足音雄壮而坚实。正阳门前,高铁正飞驰而来,开往如凤凰展翅的北京大兴机场。中轴线仍在时空中延伸,中国的脚步也正意气风发,奔向世界,奔向未来。(完)

作者/王秉良

责任编辑:唯佳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