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汉学家高奕睿:中国古典学是世界古典学的一部分

来源:东西问客户端 1731056605482

高奕睿指出,过去2000多年中国一直在创造自己的古典学,而这种国际性的交流,有助于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东西问客户端11月8日电】在11月8日举行的首届中国古典学大会“经典互译与解释”分论坛上,英国汉学家高奕睿发表题为“丝绸之路上的写本流传”的发言,引发在场中外嘉宾、学者的关注与热议。

从中国语言文学,聚焦中国古文字学,再到敦煌学,高奕睿的研究领域,与其第一份工作有关。

       ▲第22届曼谷国际书展上展示的中国文学作品泰文译本。(图片来自中新社)

2002年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博士毕业以后,高奕睿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大英博物馆做国际敦煌项目。在此过程中他接触了大量敦煌学学者,继而产生兴趣转到敦煌汉文和西夏文写本的文字研究。

2012年,高奕睿离开大英图书馆,赴剑桥大学任教,教授中国语言文字、古代汉语、中国历史及丝绸之路等。2023年,他从剑桥大学亚洲和中东研究系荣休后,在浙江大学担任求是讲习教授。

与中国学结缘近四十载,高奕睿坦言非常兴奋参加此次中国古典学大会,这是中国首次举办以古典学为主题的国际会议。对此,他认为非常有收获,“特别是分论坛中关于学术问题的讨论,内容非常精彩”。

谈及古典学与中国古典传统,高奕睿认为,中国古典学是世界古典学的一部分。“我不觉得古典学是以希腊的古典学为主,那是欧洲的概念。中国文化、印度文化等其他文化都有自己的悠久历史,有自己的古典学。”他表示。

“各国研究自己的古典学,与各自的文化认同有关。”高奕睿指出,过去2000多年中国一直在创造自己的古典学,而这种国际性的交流,有助于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高奕睿参加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图片来自中新社)

据悉,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教育部、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希腊文化部、希腊雅典科学院共同主办。大会广泛邀请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186位外方学者,485位专家学者参会,重点围绕“古典文明的义理与精神”、“经典互译与解释”、“古典语文与古典学传统”、“古典学与文明互鉴”、“古典学与经史传统”、“儒家思根与古希腊哲学的伦理对话”、“古典智慧与数智时代”、“古典学与人类未来”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和坦诚对话,合力推动古典文明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完)

记者/罗海兵

责任编辑:江江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