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中国茶风靡世界。欧洲其他地区产的烧水器皿、俄罗斯民族发明的茶炊,以及茶壶、奶壶、糖碗等应运而生。
一件俄罗斯民族发明的茶炊,铜包银的材质算不上奢华,就是普通人家的日常用具。一件纯金船形杯,点缀着红宝石、蓝宝石和祖母绿,是沙皇举办重要庆典时才会使用的酒杯。13日,国家博物馆即将开幕的“俄宴风华——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饮食文物精品展”举办文物点交仪式,外方策展人从138件珍贵文物中精选出这两件代表文物展示。

▲一壶一杯,见证文明的多样和交往。(本文图片来自北京日报)
展厅里,一张铺着桌布的长桌上,银色的茶炊体量大,壶嘴是孔雀头造型,壶柄是孔雀爪。凑近看,纯银的壶身上,鸭子贴着湖面飞过的画面生动有趣。外方策展人是个“茶叶通”:“1638年,中国茶叶首次被带到俄罗斯,作为礼物进献给沙皇米哈伊尔·罗曼诺夫。进口中国茶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79年,主要是经西伯利亚陆路运往俄罗斯中部。这种运输方式使珍贵的茶叶免受海上湿气的影响,因此俄罗斯人总说‘我们的茶,无论味道还是香气,与欧洲其他地区的茶不一样’。”

一片东方树叶沟通中华上下数千年,也在俄罗斯闯出名声——“晚上8点到10点,是人们的第二轮茶会,这成为了俄罗斯从皇家到民间共同的民族传统”。策展人说,黑面包、红菜汤、格瓦斯等俄罗斯美食也在中国家喻户晓。饮食作为文化之间交流和融合的重要途径,必将通过展览再次引发观众的共鸣。


“这是一个为国博量身定制的展览,很多展品甚至没有在克里姆林宫里公开展出过。明年,国博饮食文化展会到访克里姆林宫。”策展人说,展品包括历代沙皇的私人器物和收到的外交礼物、皇室成员的专属餐饮具、宫廷和政府宴会的华丽器皿等。彼得大帝的平底锅、历代沙皇的金杯银盘、装饰华美的“克里姆林宫餐具”以及镀金的玻璃酒具等都将亮相。为了方便中国观众了解俄罗斯盛宴,会在展厅播放“演示视频”。
17世纪末是厨房设备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首当其冲的是君主住所的厨具。彼得大帝的名字出现在一件镀金平底锅上。这可能是这位君主亲自参与改革俄罗斯烹饪方式的生动见证。
随着俄宴风华下周开幕,1个月内,国博连续开放3个大型文化交流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联络部主任朱晓云说,展览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展览的开幕只是展览完成了一半,另一半是要在与观众的共创中实现。“我们看到网上很多观众期待这些大展可以提供官方讲解,正在积极筹备,美的多元展览官方讲解计划在本月下旬对外推出。”(完)(原标题:就在国博!彼得大帝平底锅等138件俄罗斯文物下周“开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