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年底,全球已有85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90多个国家开展中文教育,全球学习和使用中文人数可观。
“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校服上别别别的”、“货拉拉拉不拉拉布拉多”……这些网友出的中文“十级”趣味测试题,外国人能做对吗?
11月15日至17日,2024世界中文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来自不同国家的中文学习者、使用者汇聚一堂。有媒体在现场“精挑细选”了几道中文“十级”测试题,一位来自埃及的小伙不仅能轻松“通关”,还能反过来出题难住记者。说到这,今天咱们汉学佳也出两道中文题,测测你的中文水平。(答案可在评论区告诉我)
问题一:今天下雨,我骑车差点摔倒,好在我一把把把把住了。请问:他摔倒了吗?
A. 摔倒了
B. 没摔倒
问题二:大舅去二舅家找三舅说四舅被五舅骗去六舅家偷七舅放在八舅柜子里九舅借给十舅发给十一舅工资的1000元。请问:究竟谁是小偷?钱本来是谁的?
A. 四舅是小偷,钱是十一舅的
B. 四舅是小偷,钱是九舅的
C. 五舅是小偷,钱是十一舅的
D. 五舅是小偷,钱是十舅的
▲2024世界中文大会在北京举行,“世界中文大会语言展”同期举办。图为观众体验传统乐器。(图片来自中新社)
近年来,全球中文学习热潮不断攀升。截至2023年年底,全球已有85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90多个国家开展中文教育,全球学习和使用中文人数可观。中文,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语言,已经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
哈萨克斯坦青年汉学家古普耐是哈萨克国立大学东方系中文教研室讲师,在他看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哈中两国合作愈发紧密,哈萨克斯坦“中文热”持续升温。“目前,哈萨克斯坦共有11所国立大学、29所公立大学,其中超过四分之一开设有中文相关专业。中文教育就像一座桥梁,通过中文学习,哈萨克斯坦年轻人开始了解中国的传统和当下文化。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品茶、下棋、体验汉服的经历,也谈中医养生,知道孔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更重要的是,“网上关于中国有各种声音,有如实描述的,也有扭曲或误解的。如何在庞杂的信息中‘读懂’当代中国,中文教育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一些学习中文的学生愿意去了解、查找中国历史文化的资料,他们跟中国网友聊天,和中国留学生结对子学语言。了解越深入,他们对中国的评价也就越客观。可以说,学习中文为哈萨克斯坦青年提供了一个了解当今中国‘真实模样’的机会。”古普耐说。
▲“世界中文大会语言展”中展区各类中文教学书籍吸引观众。(图片来自中新社)
在匈牙利,中文教育可以追溯到1923年。当时,著名突厥学家维莫斯·普罗勒教授在罗兰大学成立了东亚系,教授日语和中文。到1943年,有“匈牙利汉学之父”之称的李盖提接替了维莫斯·普罗勒教授的工作。作为法国著名汉学家保罗·伯希和的学生,李盖提在巴黎学到了高水平的研究知识,并成功地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教育之中。
据匈牙利汉学家郝清新介绍,在此后大约20年时间里,罗兰大学东亚系培养出了匈牙利第一批汉学家,比如杜克义、陈国等。这些著名汉学家主要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为主。如今,中文已被纳入匈牙利国民教育体系,青少年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就可以选择中文作为第一外语参加升学考试。“每年在布达佩斯参加中文水平考试的人数大概有六七百人,这相对于布达佩斯的学生比例来说已经很高了。”郝清新说:“‘中文热’在匈牙利行之有年,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也有丰富的现实生活土壤。比如,匈中两国传统友好。匈牙利学者认为匈牙利人来自东方,两国人民之间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两国文化传统亦有许多相通之处。”
中文是中国的语言,也是世界的语言。通过语言的力量,中文正在构建一个更加紧密联系、相互理解和合作的世界。意大利汉学家费德里科·马西尼在世界中文大会上表示,“期待中国深化与各国教育机构的合作,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当地文化特点,使中文教育更贴近学习者的实际需求。”
综合新华社、中新社、《神州学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