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春节,世界的非遗

来源:汉学佳 1733462814053

自古以来,春节就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华夏儿女心中无可替代的盛事。

春节,申遗成功!

北京时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自古以来,春节就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华夏儿女心中无可替代的盛事。从腊月底的精心筹备,到阖家团圆共享年夜饭,再到街头巷尾热闹的拜年……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饱含着中国人对家庭、对亲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与热爱,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传承不息的文化基因与情感密码。随着春节文化的海外传播,这一热闹节日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汉学家眼中的春节。

  ▲2024年春节期间,游客在北京景山公园参观游览。(图片来自中新社)

往返中国80多次的澳大利亚汉学家马克林评价春节为“中国人心目中最盛大的日子”,“中国农历新年或春节的大年初一,是中国各地和海外华人社区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而且在中国和其他许多地方,春节的地位比阳历新年重要得多。”

提起春节的独特之处,马克林指出,这一节日是供亲朋好友团聚相逢,一起饱餐、畅饮的平台。人们相互珍视、欣赏对方的陪伴和成就,共同欢庆农历新年的到来,对未来寄予美好的希望。“对中国人而言,这是一个能够欢庆节日、改善世界和解决各种问题矛盾的机会。”

英国汉学家蒲华杰曾在龙年春节前到过北京,那时,他看到街道上、房屋上、商店橱窗里有各种龙的形象,充满了喜庆气氛。“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非同寻常的时刻,也是西方人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窗。”

▲2024年春节期间,民众在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参观游玩。(图片来自中新社)

过去12年,蒲华杰与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共同编写了介绍春节的教材。教材面向英国小学生,每年推出一本,12年正好涵盖十二生肖。“我们希望从小事做起,帮助英国儿童更好地了解中国。对中国人民来说,春节的意义远不止于农历新年的开始,所有的春节庆祝活动都是增强社会认同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春节有关的民间传统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西方人应该认识到,这些传统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们贯穿几千年历史,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体现。”蒲华杰说。

俄罗斯汉学家易福成经常到访中国,也曾在中国多地度过春节,他说,春节保留了很多传统的习俗,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我觉得过春节的传统和背后的文化非常丰富,保留了一些传统,除夕晚上一家人都要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北方有吃饺子的习惯,这些还基本上都保留着。”

如今,易福成担任莫斯科第一家孔子学院俄方院长,这家孔子学院是俄罗斯社会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和当代社会的重要窗口。每逢春节,孔子学院会举办各种春节活动,让学生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新春的和风,将中国文化的独特韵味吹向全球各地。正如俄罗斯著名汉学家阿列克谢·马斯洛夫所说:“春节正成为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

综合中新社、《解放军报》、环球资讯广播、《人民日报》等

责任编辑:江江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