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视听邂逅AI,中外文化交汇碰撞,人们能否乐享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东西问客户端12月13日电】当视听邂逅AI,中外文化交汇碰撞,人们能否乐享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2024北京国际视听大会于12月12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幕。此次大会主题为“人工智能,未来视听”。来自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意大利、印度、哈萨克斯坦、新西兰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运用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分析未来发展趋势,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首届北京大视听“京琅琊”人才在现场发布,包括郑晓龙(左三)、单霁翔(左二)等17位入选者登台领奖。(卞正锋 摄)
从完善视听行业人才梯队,到系列成果塑造全新品牌,到产学研协同合作共谋新篇,再到宏观论道深度洞察行业发展趋势,“合作”成为2024北京国际视听大会开幕式的高频词。
▲法国阳光国际纪录片节总监奥莱莉·勒芒(Aurélie Reman)通过视频致辞。(卞正锋 摄)
“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合作日益扩大,一直在突破纪录片的边界。这些纪录片探讨环境挑战、野生动物、科学之美,此类协作正对全球观众带来重要影响。”法国阳光国际纪录片节总监奥莱莉·勒芒(Aurélie Reman)对中外纪录片的合作合拍充满期待。她在视频致辞中提到,国际合拍片的诞生展现了中国丰富的文化、一流的制作能力以及不断扩大的国内市场等优势,还为国际纪录片从业者创造了机遇。
▲纪录片《星际信使:你不了解的中国科学故事》在开幕现场发布。(卞正锋 摄)
开幕式现场,3集系列纪录片《星际信使:你不了解的中国科学故事》正式发布。该系列纪录片有效传递中国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科技合作理念。纪录片邀请英国纪录片导演迈克尔·拉赫曼执导,新加坡海滩别墅影业承制,从人类发展、地球共生、生命探索三个叙事维度,记录新时代中国科技取得的突破性或阶段性成果。与会嘉宾称赞,这部纪录片巧妙地展现了尖端科技研究的未来应用潜力及其对生活的影响,为新时代中国的科学叙事增添了诸多引人入胜的亮点。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双聘教授邱章红在现场发表主题演讲。(卞正锋 摄)
在嘉宾演讲环节,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双聘教授邱章红从人工智能应用转化角度,介绍了其团队基于北大自研大模型开发的影视故事自动写作系统。该系统将为微短剧编剧制作机构提供服务。具体而言,系统专注于微短剧写作,能在20分钟内生成5万字剧本,承担编剧80%至90%的工作,并可通过干预和优化达到更高质量。邱章红同时指出,如今的大模型仍在特定领域应用时面临“成长性”问题、逻辑推演能力较弱等挑战。当下,团队正通过交互模型、目标引导系统等创新方法逐一解决,确保剧本的前后一致性和高质量。
据悉,此次大会为期两天,将举办14场主题论坛和沙龙、5场配套活动。(完)
作者/孙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