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热知识分享——许多汉学家也是怀揣着梦想才踏上了汉学之旅。他们的梦想是什么呢?在新年伊始,让汉学佳来揭秘。
记录80件快乐小事、打卡30家博物馆、出国旅游2次……是谁在列2025梦想清单?每到新年伊始,“梦想”这一话题就会刷屏各大社交媒体。“新的开端,新的Flag”,正如许多网友留言,“有梦就要大声说出来!”
一个热知识分享——许多汉学家也是怀揣着梦想才踏上了汉学之旅。他们的梦想是什么呢?在新年伊始,让汉学佳来揭秘。
▲2025年1月1日0时,主题为“幸福乐章”的新年烟花音乐汇演在香港维多利亚港上空上演,吸引香港市民及旅客到场观赏。(图片来自中新社)
美国汉学家傅高义的梦想与学术有关,他曾在生前说自己有一个汉学梦。“什么梦呢?就是让中国学者发挥自己的作用,跟外国的学者交流,让我们尽可能看我们能看的材料,和更多的中国学者交换看法,提高对中国的理解。”傅高义说,“我认为我们的学问交流有好处,现在世界上的问题太多了,但是没有基本的互相了解就没办法解决。我觉得我们的汉学家在中国也好,中国学者在外国也好,有大的责任应该实现这个梦。”
拉脱维亚汉学家鲍葛薇从小就对东方文化有憧憬,“我是为了梦想而学习汉语的”。她曾说为了自己的梦想有过许多惊人的勇气,“汉语特别难学,我就像地上爬的蜗牛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前进着就长大了也学会了,一路上跌跌撞撞的。”此外,她还从儒学的文化与精髓里领悟到,“假如你有一个梦想的话,就一定要把它化作勇气,化作此时与此刻的努力坚持,不能轻言放弃,要最后让时间去证明成功的一切,让未来的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武汉汉口沿江大道上,许多市民、游客放飞气球迎接2025年的到来。(图片来自中新社)
“与所有中国人一样,我也有一个‘中国梦’。”埃及青年汉学家穆罕默德·谢赫说,“高中时,我的英语老师经常谈到中国,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和埃及一样是文明古国。那时候,我的梦想就是到中国求学。”
谢赫报考大学时,这位名叫伊赫桑的英语老师推荐他选择中文系。可是,第一次看到汉字后,他退缩了。“汉字很难写,也很难记住。”谢赫选了英语和德语。“伊赫桑老师知道后发火了,用了好几个小时说服我改报中文系。”第二天,当谢赫想改专业时却发现报名时间已过。但是,结果却峰回路转,谢赫因半分之差没能考上德语系,调剂到中文系。“我高兴极了,学得特别认真,后来享受埃及国家公费奖学金留学。2001年8月25日,我第一次来到北京。我终于实现了梦想,来到了美丽的中国,来到一直向往的大学。”谢赫说。
▲热气球与田间花海相映成趣。(图片来自中新社)
美国青年汉学家蔼孙那檀的梦想有点不一样,她学中文的原因十分“务实”。“大家都说,如果会中文,可以去中国做生意,发大财。谁不想发大财?我就开始学中文了。”
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毁,这一事件一度引发中美关系紧张。蔼孙那檀回忆,那段时间,在校园里,他与中国同学的交流也受到影响。几个星期后,学校生活恢复正常,但这一经历给蔼孙那檀带来很大改变。“我把发大财的愿望放弃了,转而关注中美双方的文化理解和沟通。我本科读完东亚研究后,继续读了硕士和博士。”蔼孙那檀说。
看完了汉学家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呢?无论如何,都祝愿大家新的一年,追光而遇,沐光而行,2025梦想成真!
综合《中国文化报》、《南方都市报》、环球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