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口诀2300多年前就有?听汉学家解读先秦密码

来源:汉学佳 1736417875000

不少中国人对被称为“古楚遗珍”的“郭店楚简”并不了解。但有一位美国汉学家却对它非常熟悉。美国学者缘何会踏上研究“郭店楚简”的旅程呢?

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从小学便开始学习的九九乘法表,是每个人的童年记忆。但你知道吗?我们现在熟悉的乘法口诀竟然可以在楚简上找到,时间可追溯至遥远的战国时期——在荆州市秦家咀墓地,考古工作人员发现了一支距今2300多年的楚简《九九术》,较此前所知最早的湖南里耶秦简乘法口诀《九九表》要早约一个世纪。

▲郭店楚简。(图片来自中新社)

那么问题来了,楚简到底是什么?楚简,是一种战国时期的竹简,是纸张普及前中华先民最普遍的书写载体。根据出土情况,较有代表性的楚简包括信阳楚简、郭店楚简、包山楚简等。其中,郭店楚简涉及《老子》《太一生水》等先秦道家文献和《五行》等早期儒家著述。“如同先秦时期一个微缩的图书馆。”有专家这样评价湖北荆门郭店楚简发现的价值。

不少中国人对被称为“古楚遗珍”的“郭店楚简”并不了解。但有一位美国汉学家却对它非常熟悉。美国学者缘何会踏上研究“郭店楚简”的旅程呢?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美国汉学家顾史考与楚简的故事。

▲顾史考会议照片。(顾史考供中新社)

顾史考的本科和硕士专业都与音乐相关,因为两次“偶然”的相遇,他踏上了研究“郭店楚简”的旅程。研究先秦思想是彼此之间的一次“偶然”相遇。“我年轻时喜爱弹吉他,爱好音乐,同时也比较善于学习外语,上大学之后才将两者结合起来。在学习现代汉语的过程中,也开始学习古代汉语,自然走入了先秦思想研究的道路。”

在顾史考看来,文言文本身具有魅力,而先秦诸子思想也特别丰富,从此他便被深深吸引。

▲顾史考著作,2018年出版的《上博等楚简战国逸书纵横览》。(顾史考供中新社)

第二次相遇,顾史考称之为“时间上的相遇”。1993年,考古工作人员对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楚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意外发现一批堆在“烂泥”里的竹片。经整理,确认为战国时期楚国的竹简,根据其出土地,命名为“郭店楚简”。简文内容涉及先秦儒道两家的典籍,大部分是前所未见的佚书。

“郭店楚简”的出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古文字学家对竹简的释文、缀连、考释等进行了研究。

“郭店楚简”问世时,顾史考还是一位相对年轻的学者,当时他有机会到中国进行访学和交流。向裘锡圭、李学勤、李零等专家请教后,他受益匪浅。

先秦儒家思想已经被研究了两千多年,想要对传世儒家文献讲出新的、有意义的东西很难,幸好“郭店楚简”问世,给顾史考以崭新的研究视角。

▲顾史考著作,2021年出版的《上博竹书孔子语录文献研究》。(顾史考供中新社)

让人感到好奇的是,顾史考如何准确解读文献中的古文字,以还原古人的思想世界?顾史考坦承,这个过程是复杂的。有的古文字早已被专家对读而认出来,比如楚国文字“仁”,其上从“身”为声符,下从“心”为意符,经过与传世文献的对读而可知其为“仁义”的“仁”无疑。但仍有些文字并不容易判断,所以必须斟酌上下文且结合古文字学、声韵学、语言学等多方面的认知,才可能得出一种相对可靠的解读。这个过程虽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经过多位学者共同努力,也可谓越研究越精准。

对每一位学者而言,先秦思想研究的旅程是孤独且漫长的。不过,跨越时间长河,古人思想对今天的世界依然有现实意义,这让学者的研究具有时代价值。“只要能够取其长,舍其短,加以适当调整,对当今社会的意义还是很大的,还能‘新瓶装旧酒’而享其美味。”谈及未来,顾史考表示,自己先秦思想的研究旅程,还将继续。“先秦竹本不断出土,将出土文献与传世先秦文献相互比对结合,或将不断有新突破,启迪未来。”

综合中新社、新华社、湖北日报客户端等

作者/凌云史元丰

责任编辑:江江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