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家闺秀的李清照,生活雅致,追求美丽;同时,她有着不与人同的个性,甚至是金戈铁马的豪情。以宋代视角看,绝对是一位富有男子气概的奇女子。
众所周知,李清照是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女词人,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士大夫阶层,她的横空出世,十分特别。读者往往设想易安词带有更多的女性特征,并把李清照的曲折经历与词作联系一处。可是,真实的李清照究竟是什么样呢?
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夏日绝句》和八年级上册的《渔家傲》,便能很好地反映李清照的性格。在我看来,作为大家闺秀的李清照,生活雅致,追求美丽;同时,她有着不与人同的个性,甚至是金戈铁马的豪情。以宋代视角看,绝对是一位富有男子气概的奇女子。
▲清代李清照画像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李清照十分注重美丽,在她的词作中,经常提及面容神态、化妆配饰。首先,李清照对于面容的状态和变化有诸多描写。比如《减字木兰花》: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首词写一位女子啜泣,担忧心上人窥见自己不够完美的容颜,于是头上插花来装饰,企图遮掩。这个生动的行为,无疑写出女子的娇羞和深情;也表明站在女性视角,李清照认为容貌很重要,“美丽”是女性心中普遍在意的事。
再如《浣溪沙·闺情》上半阕: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首句让人联想到白居易的“芙蓉如面柳如眉”,次句是香炉袅袅轻雾中红晕的面庞,最后是明眸善睐,被人留意。三句词可谓美丽女子的温柔肖像。
当然,越在乎面容之人,越能察觉岁月的“痕迹”。所以,李清照总会捕捉容颜老去的时刻,并为此感到忧伤。比如: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山花子》)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清平乐》)
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其次,李清照再现了宋代女性的化妆配饰,尤其是配饰的观察和描摹,说明词人细致的留意和构思。在《永遇乐·元宵》中,她便以头上配饰,回忆汴京元夕(元宵节),对比今昔,聊以排忧。
李清照的印象是:“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这里写的尽是妇女头饰。宋代妇女的头型普通为“髻”,即盘头,在厚重浓密的头发上,还要加上各式饰品,常见的有步摇、钗、花钿、发梳等,比如这里的“雪柳”,据推测应为“以捻金金线或金箔錾刻成的雪柳花。”头上戴花,既可以是时令盛开的真花,也可以是人为制作的纸花(像生花)或金属花状饰品。
可以想象,一位对饰品熟稔的女性,大概率是爱美之人,李清照当属此列。在该词最后,她不无感伤地说:“如今憔悴,风鬟霜,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老去的年华让李清照失去信心,不再敢过分妆扮,当然,这也是她困苦失望的另一种表达。
显然,李清照有着明显的“容貌焦虑”,无论是对美丽容颜的描摹,还是对衰老面孔的哀叹,抑或是头发、头饰的观察,都表明她对“美”的在乎和追求,同时也是她表达哀伤之情的手段之一。
此外,李清照非常喜欢“花”的意象,她习惯将“花”进行人格化塑造。通过“花”的描写,可以看出李清照不仅在乎“美”,更在意“与众不同”,亦即不落流俗之姿。她在《渔家傲》中写梅花:
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在《多丽·咏白菊》写菊花: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在《庆清朝》写芍药:
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这三种花从姿态到花期,都有很大差异,而在李清照笔下却具有相似状态——风姿绰约又傲然独立,我们不妨将其视为李清照本人对“美”的理想状态。
在古代语境下,女性长期处于被审视的状态,自然很在乎自身形象,李清照也不例外。但是,李清照所表现出的心境,不再是单纯迎合,而是表达“美丽”本身带来的赏心悦目,更难得的是,她希望给“美”注入个性,保持自我,不落俗套。
生当人杰死亦鬼雄
李清照不仅是一位词人,她的诗歌、文章同样出色。相比于抒情的词作,诗、文则更能彰显李清照真实的性格与观念。
李清照知名度最高的诗句来自《夏日绝句》(又名《乌江》),表达她对西楚霸王项羽的看法,诗云: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从“人杰”“鬼雄”的表述看,李清照的精英主义、英雄主义观念,比较显著,也体现出女性鲜有的豪放之气。李清照号易安,辛弃疾字幼安,因此也有“济南二安”之称,他们二人分别是婉约与豪放两种风格的代表人物。不过,若仔细阅读李清照之诗,不妨说其内心深处,恰恰有着与辛弃疾一样的豪情壮志。
李清照在词作中用典不多,但却于诗歌中比比皆是。如李清照17岁创作的《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此诗是针对“安史之乱”的咏史诗。当时,宋人针对某一历史人物或事件,经常形成一组互为唱和的作品。
李清照在这首长诗中,强调了君主怠政、任用佞幸是变乱的主要原因,并对唐玄宗的所作所为,予以鲜明的批判:
谁令妃子天上来,
虢秦韩国皆天才。
花桑羯鼓玉方响,
春风不敢生尘埃。
她还意识到朝廷的人际斗争,深刻影响了时局走向。李清照身处的北宋末期,党同伐异,其父李格非、公公赵挺之,都不同程度卷入其中。李清照列举了两组著名矛盾:一则是将领之间的郭子仪、李光弼;另一则是文臣之间的张说、姚崇。以史为鉴的意味,甚为明显。
由此观之,李清照恪守正道、关心家国的价值观,在她青年时期已具雏形,这种观念又尤其在南渡后的一系列诗文中流露出来。
李清照人生中的最大坎坷源自开封沦陷,北宋灭亡。痛苦中的李清照谈及“靖康之耻”,始终抱以批判的态度;面对家破人亡,一直是愤慨与悲伤交织。如果说词中展现的是她悲惨凄苦的一面,那么诗中无疑透露出她的气节与刚强。
李清照在《咏史》中,以王莽的新朝作为反面典型,斥其为两汉的“毒瘤”;又用嵇康不与晋王室合作的事迹,赞颂嵇康的选择,借以表达自己坚决抵抗外敌的态度。
她又在《夜发严滩》中写道:
巨舰只缘因利往,
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
特地通宵过钓台。
此诗追忆的是东汉高士严子陵,他在光武帝刘秀的再三邀请下,依然选择隐居于富春江,是古今隐逸者的象征。李清照途经江水,感叹人们追名逐利,苟安南方,忘却国仇家恨。追古论今,她呼唤士大夫的责任感,也表达出自己的道德追求。
绍兴三年(1133),距离北宋灭亡六年余,李清照给出使金国的韩肖胄寄诗《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二首,近代陈衍评价该诗“雄浑悲壮,虽起杜、韩为之,无以过也。”诗中写到家国形势的危亡,不是单纯沉湎于苦痛,而更应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皇天久阴后土湿,雨势未回风势急。车声辚辚马萧萧,壮士懦夫俱感泣。
闾阎嫠妇亦何知,沥血投书干记室。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
又谈到她的身世、情感与态度:
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
子孙南渡今几年,飘流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其中“嫠妇”即寡妇,也就是李清照的自称,她想表达的意思接近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通常,在风雨如晦的国势下,只有敢于担当的士大夫,才能真正做到对天下与百姓的关怀。李清照在这里表现的不止是一种朴素的爱国主义,还有作为知识分子对国势的关切。以宋代语境而言,这绝对算是罕有的胸襟。
只可惜时代所限,身为妇人,在那个时代只能徒然感叹,无处施展抱负,于是李清照在《打马赋》中写道:
满眼骅骝杂騄駬,时危安得真致此?木兰横戈好女子!
借“木兰”表达自身的向往,对于英雄豪情,李清照身不能至,心向往之——她娴静美丽的容颜之下,涌动着一颗勇敢正义的刚强之心。
闲情偶寄诗书与共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曾任太学博士,主要负责文教工作,又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李清照的母亲王氏,是重臣王拱辰的孙女,《宋史》载其“亦善文”。由此可见,李清照的家庭当属典型的“书香门第”。
宋代女性并无读书风气,即便有文学爱好,也只是日常排遣,鲜有将其作为终生追求的理想。从目前记载推测,李清照的父母,不仅让她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且给予她较为自由的成长环境。这决定了李清照很早便将诗词创作,作为自我实现的途径。李清照曾写道:
学诗三十年,缄口不求知。谁遣好奇士,相逢说项斯?
项斯之事指唐代杨敬之爱才,大力推荐项斯给他人,其诗云: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相逢说项斯。李清照运用这一典故,意在说明自己的诗词也如项斯一样受到认可。
李清照的人生中,诗词不仅是寄托感情的载体,更是自我价值的追求。宣和三年(1121),她随赵明诚来到莱州作《感怀》诗: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寂寞寥落之时,李清照通过文学创作排遣心情,当然,这也就是后人所津津乐道的易安词,而她自己也在表达中释放着压抑的情感。
另一首颇能代表李清照的词作是《渔家傲》。这首词模糊了现实与梦境,借与天神的问答,表达着自己半生的蹉跎和对未来美好的愿景,却充满着雄浑的气魄、高远的意境,正所谓: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此外,李清照格外喜欢游戏,比如“打马”。按今天概念,“打马”是一种类似飞行棋的桌游,游戏可以2至5人进行,在一个带有各种特殊位置的图谱上,双方行走自己的棋子(亦即“马”),得到不同分数,最终以分高者胜。李清照在《打马赋》中就提到:“予性专博,昼夜每忘食事。”她并不认为打马是玩物丧志,反而认为游戏之中蕴含着道理。用李清照的描述便是:
慧则通,通则无所不达;专则精,精则无所不妙……虽嬉戏之事,亦得其依稀仿佛而遂止者多矣。夫博者,无他,争先术耳,故专者能之。
任何游戏玩到极致,都能磨练心智、获得智慧。因此,李清照不仅乐在其中,更是体悟颇多,这不禁让人想到孔子所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每个人都有向往的生活,而李清照最期待的状态,大概就是她在《晓梦》中所写:
翩翩座上客,意妙语亦佳。
嘲辞斗诡辨,活火分新茶。
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
李清照的生活亦张亦弛,她的闲情与才思,促使其将文学创作,当成终生的事业,上下求索。她对美好趣味的追求,又使她的生活充满着诗花酒月。
李清照外柔内刚的独特个性,彰显出与众不同的英姿——她的状态,带有美丽雅致的女性特质;她的性格,又有着超越男儿的豪情。(完)
作者/邹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