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最新数据显示,以中国网络影视剧、网络文学、网络游戏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出海“新三样”,在海外刮起强劲“中国风”。
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那些年你熬夜追的剧、沉迷其中的游戏、爱不释手的小说,其实外国朋友也喜欢?
近日,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举行,一系列最新数据显示,以中国网络影视剧、网络文学、网络游戏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出海“新三样”,在海外刮起强劲“中国风”。其火爆程度不仅吸引了众多海外网友,也赢得了不少汉学家的关注。今天汉学佳就带大家看看“新三样”如何“俘获”海外学者的心。
▲民众在和平饭店《繁花》剧照前拍照留念。(图片来自中新社)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微短剧海外应用已突破300款,全球累计下载量逾4.7亿次。
越南汉学家傅氏梅就是一位国产剧迷,她曾在采访中表示,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引发热潮的电视剧《渴望》,在越南播出后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当前,《金太郎的幸福生活》《小丈夫》等聚焦中国现代生活、充满时代气息的影视剧,也成为越南各大电视台热播的题材。每一部影视作品都有着特定的时代标签,记录着中国人民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奔向更美好生活的奋斗足迹。”
英国青年汉学家施笛闻深谙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对《甄嬛传》《狂飙》《漫长的季节》等爆款剧集津津乐道,还把《甄嬛传》安利给自己的母亲,折服于其中语言艺术绵里藏针的魅力。
2024年,《黑神话:悟空》全球圈粉,《原神》《崩坏:星穹铁道》等游戏登顶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下载榜单。中国游戏厂商在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达185.57亿美元,Steam平台上架超过1600款国产游戏,同比增长约45%。在汉学家眼中,游戏就像一种新颖的沉浸式“阅读”,能够吸引玩家细细品味,感受中华文化的内核。
▲《黑神话:悟空》人偶手办生产企业内,展出的“天命人”吸引参观者。(图片来自中新社)
“《黑神话:悟空》是非常好的中国文化传播案例”,英国汉学家罗伯特·恰德说,“它因技术精湛受到欢迎,也引发了外国玩家对《西游记》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玩家在探索游戏的过程中,会主动去了解原著背景,进而了解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
来自德国的“95后”青年汉学学者埃琳娜是《原神》的“big fan”。在她看来,《原神》的游戏里设定了好多“小世界”,融合了中国、德国、印度和许多其他国家的多元文化,很有意思。
菲律宾青年汉学家吴安平对京剧非常感兴趣。而《原神》中有IP人物的设定,就是京剧演员。所以在接触《原神》后,吴安平表示,“能在游戏中听到这么精彩的京剧唱段,我感到很惊喜。将文化与趣味性的游戏相结合,让人们以轻松的方式,边玩边了解美妙的中国传统文化,这很吸引人。”
▲2023年3月24日,第六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开幕式暨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图为观众在大会网文企业特色展区参观。(图片来自中新社)
《2024中国网络文学出海趋势报告》显示,中国网络文学行业海外市场营收规模已超43亿元,阅文集团旗下海外门户“起点国际”更是已上线6000部中国网文的翻译作品,覆盖多种语言。
在英国汉学家吴芳思看来,网络文学的兴起改变了人们创作和阅读的习惯,也为世界读者了解中国文学发展提供了便捷途径。德国汉学家吴漠汀则引用了相关数据,“在文学类别中,科幻小说、儿童文学和网络文学是西方读者包括欧洲读者较为欢迎的。艾瑞咨询研究显示,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海外用户规模已达到八千万以上,对西方读者吸引力非常强。”
无论是影视剧的扣人心弦、网络游戏的奇幻冒险,还是网络文学的无限想象,中国文化“新三样”正以势不可挡的魅力跨越国界,成为连接全球文化爱好者的桥梁。
参考中新社、光明网、环球网、中国侨网等内容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