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师,林徽因交友广阔,无数民国大家都曾争相参加她主持的文化沙龙,许多汉学家也与她感情深厚。
又一年“人间四月天”。
4月1日是中国近现代建筑学家、诗人林徽因逝世70周年。关于她的故事,我们已经知道得太多,这位民国才女的传奇至今仍激励鼓舞着许多后来者。作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师,林徽因交友广阔,无数民国大家都曾争相参加她主持的文化沙龙,许多汉学家也与她感情深厚。今天汉学佳就来讲讲林徽因与汉学家们的故事。
▲2024年5月2日,“千瓣的花朵——福建古厝走出的文化遗产守护者林徽因”展览上,观众参观林徽因就读宾夕法尼亚大学时学生证上的头像照片。(图片来自中新社)
1931年至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租住在北平东城北总布胡同3号(后改为24号),他们的客厅是那个年代北平最著名的文化沙龙之一。常在这个客厅中出现的既有如金岳霖、钱端升、陈岱孙等哲学家、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也有如沈从文这样的主持全国性大报《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编辑,还有萧乾、卞之琳这样慕名而来的在校大学生。林徽因与美国汉学家夫妇费正清、费慰梅的深厚友谊,正是在这一时期结下的。
1932年初,酷爱中国文化的费正清为完成博士论文与女友费慰梅一起来华游学。同年秋天,他们在北平举行了婚礼。婚后,两人在北平美术俱乐部外国人举办的画展上,邂逅了同在参观展览的梁思成和林徽因。费氏夫妇很快便成为了梁家的座上宾,尤其是费慰梅。黄昏时候,费慰梅喜欢找林徽因喝茶聊天:“在客厅舒适的角落里坐下,泡上两杯热茶,我们迫不及待地把那些为对方保留的故事和想法讲出来。我们有时分析比较中国和美国的不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但接着就转向彼此在文学、艺术和冒险方面的许多共同兴趣,谈谈对方不认识的朋友。”
▲“千瓣的花朵——福建古厝走出的文化遗产守护者林徽因”展览中展示的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结婚照和旅行照。(图片来自中新社)
每次聚会,林徽因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和核心。她于文学、建筑学、艺术皆有精深造诣,其广博的知识、机智幽默的谈吐、激情四射的活力,给每一位参与者都留下了难忘印象,诚如费正清所言:“在这个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场合,所有在场的人总是全都在围绕着她转。”
1934年8月,费正清夫妇邀请梁思成、林徽因赴山西汾阳峪道河避暑度假。其间,他们结伴调查汾河流域八县40余处古建筑,实地考察那里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这也为费正清研究中国的经济社会奠定了根基。
费慰梅对林徽因的幽默谈吐印象深刻。她曾分享过一件两人同赴山西考察古建途中的趣事:“徽因忽然起身走向一尊大佛,她要去向佛祖请教有关真理与永恒的问题。我们看着她在那里和佛祖低语交流,待她返回,却只是笑而不语——她说,不能告诉我们大佛究竟向她透露了什么!”
▲1924年6月,北京,印度诗人泰戈尔(中)在景山庄士敦家拍摄合影。林徽因(前排左一)、徐志摩(最后排左一)。(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抗战爆发后,梁思成与林徽因颠沛流离,生活异常困难,费正清夫妇闻讯后汇款予以接济,还常常寄去一些贵重药品。梁思成夫妇与费正清夫妇的友谊一直是学界流传的佳话,林徽因与费慰梅更是相伴一生的好闺蜜。
费慰梅曾在《回忆林徽因》一文中写道:“在她身上有着艺术家的全部气质。她能够以其精细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痕迹。”
除了费氏夫妇,英国汉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史》作者李约瑟也与林徽因有所交集。1943年至1945年,李约瑟的足迹遍历中国10个省,总计考察访问了近300所教育和研究机构。在李庄期间,李约瑟拜访了正在李庄生活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林徽因会讲一口带有爱尔兰口音的地道英式英语。巧合的是,李约瑟是在爱尔兰上的中学,爱尔兰对于李约瑟而言,代表着一段难忘的少年时光。他乡遇乡音,可谓是十分惊喜。后来在接受重庆《大公报》记者采访时,李约瑟说:“我对于中国科学家们之毅力和决心,表示不断的惊羡,因为他们能建筑实验室于各乡村中继续工作……我深信中国科学家无须怕不能与世界任何国家的科学家相匹敌。”
七十年光阴流转,林徽因与汉学家们的交往,不仅成就了学术史上的璀璨篇章,也留下了东西方文人交往的一段佳话。
参考《北京晚报》、《齐鲁晚报》、《新京报》等内容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