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裔服装设计师的跨文化时尚叙事

来源:东西问客户端 1745223784211

她的作品同她的人一样,是东西方美学碰撞与融合的绝佳样本。这种独特的“文化混血”,使她成为全球时尚界不可忽视的新锐力量。

【东西问客户端4月20日电】刚参加完上海时装周的新锐西班牙华裔服装设计师YAYI CHEN ZHOU(下文简称“YAYI”)近日现身北京塞万提斯学院,她身着来自个人品牌YAYI的黑色西班牙马尼拉披肩针织衫,搭配东方沙漠肌理感古着裙,绾着一盘低发髻,神采炯奕。

“融合东西,是我非常典型的审美偏好。”YAYI向东西问客户端介绍。与生俱来的流动性伴随着YAYI的创作,她的作品同她的人一样,是东西方美学碰撞与融合的绝佳样本。这种独特的“文化混血”,使她成为全球时尚界不可忽视的新锐力量。

▲在北京塞万提斯学院接受记者专访时,YAYI CHEN ZHOU分享了移民身份带来的流动性,以及她在设计中如何融合中西方美学,展现出多元文化交汇的艺术视角。(视频制作 李国庆)

“编织”多元身份:从马德里中餐厅到纽约T台

“我是谁?”这是YAYI在生活和创作中一直要面对的问题,这种思索让她成为一名观察者,绘就了她的人生底稿。

YAYI出生于西班牙马德里的华人家庭,“那时候四五岁,穿着大人的马甲在家里的中餐厅跑来跑去。”窗帘垂坠的流苏,屏风上织绣的纹样,写意留白的装饰画,开启了YAYI对东方美学的初始想象。与此同时,YAYI也见证着母亲这样的华人创业者如何通过中餐厅在西方世界建立生活秩序、形成身份认同。

小学至高中阶段,YAYI回到上海读书,她第一次系统的接触东方文化,完成了一个“非母语者到母语者的身份转变”。“当时特别喜欢读现代文学,尤其是《倾城之恋》里面对旗袍的描写,后来我就把旗袍和西班牙的流苏结合到一起,才有了流苏旗袍这个经典款式。”YAYI回忆说。

2019年,YAYI从美国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毕业并在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交换进修,此后就职于知名服装品牌The Row、Thom Browne和AREA。

置身于多重文化语境,YAYI获得了充足的精神给养,“打开了自我表达的开关,更勇于确认自己的多元身份”,遂将她的观察对象拓展到在海外从事服装行业的华人群体,成为一名向世界讲故事的创作者。

  ▲4月14日,北京塞万提斯学院院长伊莎贝尔·塞韦拉(左)和西班牙华裔服装设计师YAYI CHEN ZHOU(右)及线上嘉宾马德里理工大学高级时装设计中心院长Guillermo García-Badell一起对谈。(李国庆 摄)

打破“镜花水月”:用面料解构东西方刻板印象

龙图腾、青花瓷器、书画卷轴……多年前,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办的《镜花水月》展览引发巨大争议,也引起了当时正在培养自己设计语言的YAYI的反思:西方世界对东方文化的了解停留在符号化的想象中。

“我希望我能够去掉这些符号和标签,把东方和西方的笔触融合在一起。”2022年,YAYI在纽约成立同名品牌YAYI,用面料语言解构中西文化刻板印象,将香云纱制成挺括有型的西装,颠覆了其唐装材质的宿命。YAYI认为,面料也是一种普世性的语言,没有国别或民族界限,“全世界都应该更多的了解到东方面料的魅力所在。”

此后,YAYI相继推出多个系列作品,以其跨学科艺术融合与东西方美学交融的作品风格在国际时尚界迅速崛起,曾荣获Talents Lineapiù2023年度大奖,并入围2024年度LVMH Prize青年设计师大奖半决赛。

“我的创作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当你的感动与感受是真实的,你的创作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打动人。”

  ▲4月14日,西班牙华裔服装设计师YAYI CHEN ZHOU在北京塞万提斯学院接受记者专访。(李国庆 摄)

多媒介共创:让服装成为流动的叙事场

“面料只是我表达的媒介之一,”YAYI摩挲着衣摆,“我需要更多元的媒介去支撑一个完整的故事表达,有角色、有情感、有跨越时空的对话。”

在YAYI的美学实践中,T台常被重构为沉浸式剧场。在2025年春夏系列“静谧丝语”的发布现场,舞者身着蕾丝和金属丝质服装,从封闭的宣纸装置中破壳而出,指尖律动再现手作场景,东方的宣纸与西方的蕾丝形成巧妙互文。

“宣纸跟蕾丝一样,薄如蝉翼,但无数层宣纸叠加在一起的凝聚力又代表着一种韧劲,这是我们所致敬的华人缝纫女工的群体力量,也是我们对服装制作者与使⽤者、⼯匠与鉴赏家之间微妙关系的叩问。”

对YAYI而言,服装不过是故事的开端,而真正的创作,发生在不同媒介、不同群体、不同文化相互咬合的缝隙里。未来,她希望透过多元的文化视角,以时尚语言为媒,连接更多的跨界舞台,踏出迈向世界的脚步。(完)

作者/宋雪晴

责任编辑:向光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