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库帛书归家 这一路也有他们的守护

来源:汉学佳微信公众号 1747735251000

子弹库帛书的回归之路充满曲折,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而这其中,汉学家的身影也始终相伴。

北京时间5月18日凌晨3时55分,从美国华盛顿起飞的CA818航班,载着珍贵文物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稳稳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这一刻,在外漂泊79年的国宝,终于回家了。

▲5月18日,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图为工作人员打开包装箱并向媒体展示。(图片来自中新社)

子弹库帛书有多珍贵?我们先来简单划个重点。它是目前出土的唯一战国帛书,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帛书实物、典籍意义上的“古书之首”。同西方世界大名鼎鼎的“死海文书”相比,子弹库帛书的年代还要早100多年。

从内容上看,子弹库帛书堪称战国版的“生活指南”。其分为《四时令》《五行令》《攻守占》三卷,共900余字:《四时令》内含伏羲女娲创世神话,彩绘十二月神图,堪称“最早的连环画”;《五行令》按木、火、土、金、水划分一年360天,指导农事婚丧;《攻守占》则记载攻城守城宜忌,如“流星划过必从东门入,居中央克四方”。总而言之,帛书内容涵盖天文、历法、军事、民俗,甚至记录了中国最早的“四时”概念。这些珍贵的文字不仅填补了战国文献的空白,也为我们开启了重新解读先秦文明的大门。

2300多年的历史、79载的海外岁月、一代代文物人的经年追索……子弹库帛书的回归之路充满曲折,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而这其中,汉学家的身影也始终相伴。

▲5月18日,工作人员打开包装箱并向媒体展示子弹库帛书。(图片来自中新社)

时间回溯到1942年,在长沙东南郊子弹库土坡,一群盗墓者在盗掘一座青膏泥包裹的楚墓时,在棺椁内意外发现一个竹箧,内藏一卷帛书及残片——这便是子弹库帛书。彼时,无人能识其价值,它被随意售卖给古玩商,后辗转落入长沙收藏家蔡季襄之手。1946年,蔡季襄在上海与美国情报人员相识。该情报员以拍摄红外照片为名骗走帛书,并秘密携至美国。自此,这份“战国孤本”流落异乡,几经辗转,子弹库帛书中的《四时令》由赛克勒基金会收藏,《五行令》《攻守占》由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

2022年,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发布《基于道德返还工作小组价值和原则声明》,提出依据现行法律或道德标准来调查和处理其收藏品。声明一出,国家文物局立即行动,着手子弹库帛书溯源及历史研究、追索返还工作。在帛书漫漫归途上,有两位美国汉学家的守护,他们就是罗泰与夏德安。

▲子弹库帛书。(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罗泰与夏德安是帛书回归中国的重要支持者,还曾共同翻译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的《子弹库帛书》。

罗泰曾说,“我并没有专门研究过子弹库帛书,但我对李零这几十年甚至半辈子以上的时间,对子弹库帛书花的大工夫,还是比较熟悉。”在他看来,子弹库帛书在美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美国的观众也几乎没有看到过它,而且美国学术界也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懂得、更不要说处理这方面的材料。我希望子弹库帛书能够尽早回到中国。”

夏德安是一位帛书研究专家,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确切地知道子弹库帛书的涵义和来源,这些证据是如此详细。许多已经返还原籍国的物品都缺乏这种程度的证据细节。”2024年6月,夏德安在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殖民背景流失文物保护与返还国际研讨会”期间,向中国文物管理部门移交了一件子弹库帛书流失美国的重要物证——当年存放楚帛书盒子的盒盖。盒盖上,1946年福格博物馆的原始标签与签收记录清晰可辨,与哈佛大学档案中两次借存时间完全契合,串联起帛书抵美后迄今79年的寄存史。此外,夏德安还披露了前文提到的蔡季襄和美国情报员往来的信件,信中蔡季襄多次催要帛书欠款,这也成为帛书是被骗走的实证。

如今,子弹库帛书归来,那些古老的文字将在故土重获新生,而那些为守护文明火种四处奔走的身影,也将与这份“战国孤本”一起,在历史的长卷中留下动人的印记。

参考央视新闻客户端、《人民日报》、《文汇报》等内容资料

责任编辑:江江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