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法国、波兰、西班牙、南非等7国的汉学家齐聚四川,共同开启了一场深入蜀地的人文之旅。
说起四川,你会想到什么?是红油翻滚的火锅,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还是凝聚千年智慧的都江堰?四川就是这样一块宝地,既有闻名遐迩的名山胜地,也有享誉中外的自然遗产,不仅埋藏着神秘的古蜀文明,也包容着多彩的民族文化。
▲九寨沟、大熊猫“和花”与成都火锅。(图片来自中新社、包图网)
近日,“蜀地文脉川行世界——世界汉学家看中国·四川行”系列活动在成都启幕。来自法国、波兰、西班牙、南非等7国的汉学家齐聚四川,共同开启了一场深入蜀地的人文之旅。
那么,在汉学家眼中,四川什么样?
法国汉学家、“中国大使奖”获得者贝文江35年前首次来到中国时就爱上了这片土地。“当时,我决定不再单纯从事科研,而是更多了解中国文明,学习中国文化、地理、语言、哲学等。”
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贝文江的足迹已经遍布四川多地。“在欧洲,我们经常会把四川的四姑娘山称作中国的阿尔卑斯山,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恰当的类比,最重要的并不是海拔,而是两者之间的联系。这两个地区确实有很多相似点,比如都有白雪覆盖的山峰、长满花草的高山草甸。”在他看来,四川的自然风光是一种非常好的养料,能够让人更好地开展文化方面的探索,促进更多的人群和睦相处。
“每次来四川我都要告诉朋友们,推荐大家来看大熊猫”,波兰汉学家、翻译家傿静安曾多次到访四川,他说自己是一个四川宣传员,经常和朋友提及“四川有多好”。
“参加这次活动是我第一次深入感受四川的自然和乡村。”傿静安表示,四川是一个非常热情的地方,这里的人们自带乐观和活跃的气质。“四川人好客,气氛非常热烈,让人动容。”
来自突尼斯迦太基大学的汉学家芙蓉是第一次到四川,对大熊猫、川菜的喜爱让她对行程充满期待。“我有四川的朋友,在朋友的推荐下爱上了川菜,期待此次能够亲眼看一看大熊猫。”芙蓉提到,这些年四川作家推出了很多描述四川的文学作品,让自己对四川更加向往,希望通过这趟行程更深入地了解四川,发现四川的更多面孔。
西班牙汉学家、科幻文学翻译家夏海明曾多次到访成都,是国内科幻圈的熟面孔,对这次活动在阿坝多地的行程熟记于心。“翻译阿来的《尘埃落定》时,我就在想阿坝究竟是什么样,这次终于来了。”夏海明说,书里的雪山、村寨十分吸引人,非常有幸能够实地探访。
综合《四川日报》、四川在线等内容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