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扇公主给韩国官员上了一课

来源: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1751283045000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中的最大IP之一,《西游记》在全世界都不乏粉丝,但韩国人似乎对此尤其热衷。

“《西游记》大家都看过吧?”说这话的不是你的中学语文老师,而是韩国总统李在明。近日,他在韩国总统府开会时,引用《西游记》的故事告诫官员要慎用权力。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中的最大IP之一,《西游记》在全世界都不乏粉丝,但韩国人似乎对此尤其热衷,影视产业隔三差五就要改编一下。从动画片到影视剧,再到综艺真人秀,唐僧师徒四人的故事让被韩国人改出了各种花样。

李在明引用《西游记》告诫韩官员

据韩媒报道,6月24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在首尔龙山总统府主持国务会议时,以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出现的芭蕉扇为例,叮嘱官员们要切实履行作为公职人员的职责与担当。

李在明说:“芭蕉扇虽小,扇一次就雷电交加,扇两次狂风暴雨,扇三次天翻地覆,整个世界都乱了。铁扇公主手中的虽然是把小扇子,却能让世界翻天覆地,权力也正是如此。”

报道称,李在明引用的是孙悟空为穿越火焰山,向牛魔王之妻铁扇公主借扇子的故事。李在明借用这一典故,意在警示新政府初期要严肃行政纪律,并再次强调公职人员的责任意识。

600多年前,《西游记》就进了韩国教科书

李在明之所以能出口成章地引用《西游记》,是因为唐三藏师徒一行西天取经的故事在韩国可谓是家喻户晓。

由于地缘环境的影响,朝鲜半岛文学到19世纪末叶为止都处于中国文学的影响之下。在15世纪中叶朝鲜文字创制之前,将近1500年的漫长岁月中,汉字和汉文都是朝鲜半岛唯一的书写系统。这种现象,即便在整个东亚文化圈中都是绝无仅有的。也正因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无需经过翻译便可为当时朝鲜半岛的读书人消化。

通常认为,中国明代长篇通俗小说《西游记》是在高丽王朝(918-1392)末期开始传入朝鲜半岛的。例如在当时流行的汉语教科书《朴通事》中已收录了元代《西游记平话》的部分内容《车迟国斗圣》。《朴通事》编修的年代是1347年,据此可知《西游记》最晚在高丽末期已经传入韩国。

  ▲《朴通事》书影。《朴通事》中的“通事”是对翻译的称呼,“朴通事”意即姓朴的翻译。(网络图片)

元代《西游记平话》如今通常被认为是后来吴承恩所著《西游记》的母本,但原书不幸已经佚失,只有《梦斩泾河龙》的主要内容在《永乐大典》中有所记载,其余内容无从得知。《朴通事》原文收录了《车迟国斗圣》,因此也就为研究《西游记》的早期故事形态提供了一手材料。

韩剧中的《西游记》: 孙悟空爱上唐三藏

除了汉语教科书中的《西游记》,韩国人还对原著进行了“开脑洞”地本土化改编。

《西游记》在韩国的精读本、童话本和漫画作品层出不穷。其中,《魔法千字文》最初是一部由《西游记》改编而来的汉字学习漫画。漫画试图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自然地学习汉字,自2003年11月第一卷问世以来,迅速在韩国儿童中间流行开来。

  ▲动漫《魔法千字文》书影。(网络图片)

需要说明的是,动漫《魔法千字文》只吸收了《西游记》中的角色素材,其中的三藏是一个既善良又爱学习的姑娘,而猪八戒作为猪岛上守护魔法千字牌的老爷爷只出现了一集,孙悟空的武器金箍棒也被改成了能写汉字、会说话的如意笔等等。该漫画热销之后,相继推出了音乐剧、掌机游戏、电影、动画、电视剧等衍生产品,并与好丽友、乐天公司合作生产儿童食品,成为韩国出版界一源多用以及寓教于乐型出版物的典范。

  ▲韩剧《花游记》中的三藏陈善美。(视频截图)

韩剧中当然也少不了《西游记》。2017年,韩国tvN有线电视台开播的《花游记》,本土化程度实在超出你的想象。这部玄幻题材电视剧将故事背景搬到现代韩国,讲述的是孙悟空与三藏法师的爱情和孙悟空与牛魔王的对手友情相关的故事。该剧中三藏法师为女性,孙悟空和牛魔王为男性。

除上述改编为漫画、动画片、电影与电视剧以外,韩国有一个独特的传播路径——综艺节目。2015年播出的韩国综艺节目《新西游记》,角色设定上以《西游记》为蓝本,游戏内容又参考了日本的《七龙珠》,该节目开创了韩国综艺的新模式,在海内外获得了极大反响。

“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的故事或许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对韩国的“魔改”,你能接受吗?(完)

参考中新网、《参考消息》《中华读书报》等资料

责任编辑:向光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