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蛇”警引出的“蛇”文化

来源:北京晚报 1751445418000

因蛇的形态异样,故令人望而生畏。其实,蛇是自然生态体系中重要的物种,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智慧、狡猾、神秘和力量,民间还有诸多与之相关的风俗。

入夏以来,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北京地区蛇类进入活跃期。《北京晚报》的消息称,6月1日至18日,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共接到抓蛇求助警情217起,去年同期为155起。虽然有的蛇惊扰了市民,但均未造成伤人事件。

历史上的北京多沟渠湖泊林地,每至盛夏时节,水泽及阴湿地带时有蛇出没。因蛇的形态异样,故令人望而生畏。其实,蛇是自然生态体系中重要的物种,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智慧、狡猾、神秘和力量,民间还有诸多与之相关的风俗。

▲青玉十二辰——蛇(清)故宫博物院收藏

▲青玉十二辰——蛇(明)故宫博物院收藏

周口店发现蛇化石

据《北京志·林业志》载:北京地区在历史上,曾经是森林茂密的地区。湖泊遍布,泉水清冽,长满水草的沼泽随处可见,野生动物资源相当丰富,蛇的分布也历史悠久。

距今50万年以前的周口店旧石器时代遗址,已发现爬行动物蛇的化石。平谷上宅遗址中发现新石器时期的双头蛇饰品,由此表明蛇可能作为图腾崇拜或者系挂的饰品列入人们精神生活的范畴。《山海经》中有“幽都之山,上有元鸟、元蛇、元豹、元虎、元狐”的记载,其中的“元”为大的意思。石景山八角村曾发现金代早期的壁画墓葬一座。墓室的顶部画有十二生肖图案,其中画面中的蛇在黑色圆圈之内,蛇头向右,蛇身弯曲,口中吐信,身子黑彩,内以黄彩表示纹饰。整幅画面栩栩如生,灵动活泼。

作为内蒙古、东北与华北三个地理区的交界点,燕山山脉与太行山脉的交汇处,北京地区有着北方少有的蛇类多样性。在这片由第二地理阶梯过渡到第三阶梯的区域内,已知分布有十余种蛇类。它们或色泽鲜艳或其貌不扬,或小巧且隐匿或巨大且肥硕,形形色色、丰富多样。

2024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发布的《北京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称,目前北京地区共有17种蛇,为我国北方自然环境中爬行动物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主要分为两种:无毒蛇(白条锦蛇、赤峰锦蛇、王锦蛇、团花锦蛇、黑眉锦蛇、玉斑丽蛇、红纹滞卵蛇、赤链蛇、黑背白环蛇、刘氏白环蛇、黑头剑蛇、黄脊游蛇、乌梢蛇)和毒蛇(短尾蝮蛇、华北蝮蛇、西伯利亚蝮蛇、虎斑颈槽蛇)。

其中,北京山区中有伤害的主要是蝮蛇,其他蛇基本无毒,且对人没有攻击性侵害。栖息于市区的主要有红纹滞卵蛇、赤链蛇和虎斑颈槽蛇,均为小型蛇,且虎斑颈槽蛇很少见。这几种蛇多游弋于河岸或池塘边。

如果在野外遇蛇,不要主动打蛇或攻击蛇,更不要尝试用手捕捉。因为大多数蛇在与人或小型动物对峙后便会选择赶快溜走,不会发生冲突,更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蛇在北京的生态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维持着生态平衡,应当加以保护,以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氛围。

蛇为动物“四仙”之一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将蛇雅称为小龙,以示尊崇,而老北京人的生活中,蛇颇有些特殊地位和神秘感,所以不少民间风俗与其有关。

《北京民俗文化》载:民间视蛇为动物中的“四仙”之一,所谓“四仙”即狐仙(狐狸)、黄仙(黄鼠狼)、白仙(刺猬)和柳仙(蛇),为旧时人们所迷信的灵物,认为伤害它们不吉利,故忌讳打杀蛇。

民间还认为家中进了蛇是吉利的,绝对不可伤害,说它是祖先派来巡视平安的,进了谁家,便预示着谁家居住平安。此外,古代人们还相信蛇守在家中的米囤边,或者米缸、米柜上,里面的米就会满出来,且取之不尽,预示着家里的日子富裕、丰厚。

民间有送蛇放生之俗。当家中出现蛇时,不能打杀或伤害它。家中发现蛇后,或任其自行爬出,或将其捉入罐子里、篮子中,拿到门外放掉,以示慈悲为怀。

早年间,工匠们在拆建陈旧老宅、老屋、老墙、庙宇时,多会遇到盘缠于檩木、砖石中的蛇,但绝不伤害他们,视其为“宅神”,据传它们都有灵性,不可伤害,所以多待其爬走或用棍棒挑开后再拆建。

在农村,人们在田野里打猪草、兔草、羊草时,多会在割草前用镰刀在草上轻拢几下,俗称“打草惊蛇”,并自言自语道:“金蛇银蛇快离开,以免把你来伤害。”意为不伤害草丛中的蛇、刺猬等小生灵。

矿工靠蛇预知灾害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为北京“三大文化带”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与蛇有关的多种民俗。

据《京西煤业》载:历史上西山门头沟、房山一带盛产煤炭,故煤窑众多。而矿工们采煤时,在窑洞里发现蛇和老鼠后,也绝不会打扰和伤害。矿工们视蛇和老鼠为保护神,因为它们的听觉和嗅觉非常灵敏,能够察觉到矿井下冒顶、塌方、透水等灾害发生的先兆。一旦发现矿井里的蛇和老鼠一反常态,到处乱跑,即可预知要有灾害发生,矿工们就要马上撤离,由此躲过灾难。

历史上西山石材资源丰富,明清时期门头沟、房山、海淀一带有许多石场子,附近村落的人们多以开山采石为业。他们在山上劳作时遇到蛇和刺猬后,是不许大惊小怪的,以防惊扰了它们,更不会伤害它们。石工们视山上的蛇和刺猬为山的保护神,山上的蛇和刺猬多,说明山脉兴盛(即石料储藏量丰富),能带来滚滚财源。而蛇和刺猬听觉和嗅觉灵敏,一旦发现采石内有蛇和刺猬乱跑乱窜,可能要出现塌方事故。所以石工匠们见到蛇和刺猬,多会双手合掌朝它拜上一拜,意为保佑采石安全。

早年间,永定河边有不少以河为生的人们,俗称河工,如捕鱼的、摆渡的、趟哨子的(背人过河)、捞河财的(打捞河里遗物)、修河堤的,也有不伤害河里与河边蛇的习俗。他们视蛇为小龙,是龙的子孙、河的保护神。明清时,在永定河畔建有多座龙王庙,有的庙宇里就供奉着蛇王的神像,即人头蛇身的塑像。相传农历四月十二日是蛇王的生日,便有以河为生的人到庙中上香,祈求蛇王保佑平安。

西山一带的村民还有不伤害青蛇之俗,人们视青蛇为大青、二青的化身,为山中祥瑞。相传隋朝仁寿年间,呼风唤雨的大小二青蛇(另说龙)在西山秘魔崖下嬉戏斗法,导致人间时旱时涝,江南卢师驯之。改邪归正后的二青造福苍生,后被奉为大小青蛇神。明代《明实录》《帝京景物略》,清代《畿辅通志》《燕京岁时记》等多种史籍略有记载。《燕京岁时记》中有“有灵蛇二,曰大青小青,与秘魔崖相仿佛,殊不知是一是二”的记载。民国《京师杂录》云:“西山有灵蛇,色作青黑有斑纹长者,谓之大青;色作青褐有黄色斑纹短粗,谓之二青。常于山中巡游,或盘桓于峰头,山人所求,无不应验,信众极多。”

漕船用蛇抓捕老鼠

《北京漕运史话》载:元代定都北京后,漕运功能得到开发,大运河成为北京城的经济命脉。特别是郭守敬主持开挖的通惠河,成为衔接北京城与大运河的主要漕运河道。南来北往的船工有崇拜蛇的风俗,尤其是南方来的船工,将河道中的蛇视为龙种,河中有蛇预示着水量充足,漕运畅通,漕船一帆风顺,所以对水中的蛇绝不伤害。

漕运船只从南方到北京要行驶一个月左右,船工们便生活在船上。如在睡梦中见到船上有蛇,被视为是一个吉兆。梦见蛇多数表示有好事临近,可能预示着财运上升或这一趟漕运顺利,没有意外事情发生。如果船上出现较多的蛇,便认为船上可能有漏水的地方,所以要立即停船检查,以防止潜在的危险。

漕船上多有老鼠出没,会糟蹋不少粮食,而蛇为老鼠的天敌,船上有蛇老鼠便会减少,所以见到船上的蛇是不能打,也不能驱除的。

广源闸是通惠河上游的头闸,附近建有一座“紫金观”,只有一间,面向长河。通惠河南岸高碑店有座龙王庙,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为明清时仪典祀祭龙神的庙祠。这两座庙宇初建时,龙王殿内墙壁上所绘制图画,均有神龙祥蛇图案,取义神龙龙蛇保佑风调雨顺,水量丰沛,漕运畅通无阻。

京西长河与京北清河同为北运河上源,清代这两条河道沿岸有大面积的稻田。长河畔为京西稻,清河岸为清水稻。稻农们在稻田里劳作时经常会看到有蛇游移,但人们不会伤害它们,认为蛇为龙种,水田里有蛇,视为龙兆吉祥,预示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又是一个好年景。

明代在河道旁、稻田中还建有多处庙宇,规模不大,多为一小间,内供龙王、蛇王、土地、青苗等诸神。每到插秧之时,稻农们便多到寺庙虔诚地祭拜诸神,祈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完)

责任编辑:唯佳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