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动态丨今天的故事,从新疆讲起

来源:汉学佳微信公众号 1751536860000

一段旅程,一场文化的双向奔赴,汉学家用脚步丈量这片广袤的土地,再将新疆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这几天,新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6月27日,“世界汉学家看中国·新疆行”系列活动在乌鲁木齐开幕,这些远道而来的文化使者们开启了深度探访新疆的旅程。他们走进非遗工坊,触摸千年技艺的传承脉络;漫步青山绿水间,感受生态保护的生动实践。一路走来,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不断刷新着自己对新疆的认知。

在这些汉学家眼里,新疆是什么样?

▲5月13日,新疆那拉提草原美景。(图片来自中新社)

“这是我第二次来新疆,这是一个独特又美丽的地方,文化多元,文学作品丰富,非常值得翻译。”土耳其汉学家、翻译家吉来表示,“文学翻译不仅仅是文字转换,还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我将翻译新疆的优秀文学作品,让土耳其读者了解中国新疆、了解新疆文学。”

埃及翻译家白鑫曾多次到新疆采风,并出版了《不与民争利(一个外国人眼中的新疆兵团)》。这次来新疆,他感到最大的变化是新疆老百姓的笑容越来越真实,安全感越来越强。“不要听西方怎么说,要亲自去新疆看看。小孩开心,老人安详,人们生活幸福,来了就会感觉到,这需要一种自由、自信、安定的状态。我们做的工作,就是要把真正的新疆告诉世界。我不管西方怎么说,我只告诉世界,新疆是什么样的。”白鑫说。

“我来自伊朗,非常高兴第二次来到新疆。第一次是2007年。18年后,我看到新疆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城市面貌改变了,旅游发展得很好。”加拿大多伦多都市大学中文教师孟娜分享道:“我到喀什古城走了一遍,看到政府对那里的群众进行培训,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很多妇女都经营着商铺,销售手工艺品,展示新疆的文化。新疆有独特的自然风光,交通四通八达,天山国际机场非常现代化,果子沟大桥十分壮观。旅游发展给群众带来了就业,新疆确实做得很棒。”

罗马尼亚汉学家、翻译家罗阳与中国很有缘分,“我的父母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外国留学生,我就出生在北京。”在罗阳眼中,中国有壮观的风光,“新疆赛里木湖让我特别感动。我不把它看作一个风景,而是会呼吸的生命。到赛里木湖旅游的人都很自觉,大家一同保护这个财富。”

一段旅程,一场文化的双向奔赴,汉学家用脚步丈量这片广袤的土地,再将新疆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综合《新疆日报》、天山网等内容资料

责任编辑:江江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