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85个国家把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国际中文学习者和使用者累计已超过2亿人。
当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第28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自豪地“晒娃”,透露自家外孙女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时,这个看似寻常的家庭趣事,也是全球“中文热”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学中文、用中文的风潮在海外持续升温。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85个国家把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国际中文学习者和使用者累计已超过2亿人。值此之际,汉学佳推出“汉学故事知多少”系列五——汉学家解码“中文热”,让我们一同探寻这股语言热潮背后的文化密码。
语言热,反映的是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科技创新不断深化的大势。中国元素在世界舞台上的高频“曝光”,让越来越多外国人对中国产生兴趣,他们通过学习中文更加深入了解中国、连接中国。
俄罗斯汉学家安德烈·谢列兹涅夫曾注意到,如今在莫斯科,无论街头还是机场,中文招牌越来越多。居住在高校附近,他几乎每天都能遇到中国留学生,偶尔用中文寒暄几句,总能感受到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在他看来,这些细节正是中俄民间交流日益密切的写照。
意大利汉学家费德里科·马西尼发现,近年来,中意交流增多,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中国文学、电影、文化活动等内容感兴趣。“语言是一个民族核心的文化表达方式。”马西尼说,“要了解中国,最好的途径是学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