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美妆博主”,明代的张居正绝对算得上是先驱。他不仅讲究穿着打扮,每天还坚持用各种化妆品和护肤品来美容养颜。
化妆,是每个时代的女性(甚至男性)都无法抗拒的话题。从古至今,化妆不仅仅是让容貌焕发光彩的方式,更承载着文化、身份和美学的象征。而中国古代的化妆,不仅繁复且充满故事性;即使是你熟知的“古妆”,也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揭秘古代那些“又野又美”的化妆术吧!
在古代,白皙的皮肤一直是美女的标配,甚至成为身份的象征。为了追求这份洁白无瑕的美,古代女性可谓是费尽心思。
▲4月1日,古装爱好者着古装在北京玉渊潭公园赏樱。(图片来自中新社)
铅粉毒性非常强,却被奉为“美容圣品”?
最早的素妆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的先秦时代已有端倪。为了让皮肤看起来如凝脂般白嫩,古人将米磨成细粉,晒干后用作面粉。这种粉末看似简便,但有个大问题——附着力差,时间一久就容易掉粉。到了汉唐,化妆品的“科技”开始进化,铅粉成为了贵妇们的首选美妆材料。
可有一个小秘密:铅粉的毒性非常强!现代人早已禁止使用这种有害物质,但在古代,由于它的稀有和珍贵,反而被奉为“美容圣品”。这就是著名的“铅华”——即使毒性明显,大家也视其为绝妙化妆品。
唐代的“红粉”胭脂也有着不少传奇色彩。比如,杨贵妃流的香汗,传说就是“红色”。诗人王建在他的《宫词》中曾描写过这样一个宫女,“归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里泼红泥”,洗脸时整个盆水染成红泥,想想那场面,得浪费多少胭脂啊。
更酷的是,胭脂的原料居然还是来自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的“燕支花”,经过加工变成了胭脂的前身。后来,这种胭脂开始加入牛髓等成分,颜色艳丽、粘附性强,迅速成为女性化妆的必备神器。甚至连“花钿”这些装饰品也开始盛行,金箔、昆虫翅膀、甚至鱼骨都被用来装饰脸庞,古人的美学真是让人感叹。
男子也疯狂!古代男士的“爱美小心思”
化妆可不是女人的专利,古代的男子对美的追求也丝毫不逊色于女子。而且,男子的化妆历史,有些甚至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惊艳”。
曹操的女婿何晏,对自己的妆容要求极高,哪怕是在夏天,满头大汗的他也能保持妆容不崩塌。《世说新语·容止》有记,何晏“美姿仪,面至白”,人送外号“傅粉何郎”。据说,当年魏明帝曹叡就嫉妒他的美貌,故意让他吃热汤让他出丑,但何晏依旧维持着那张几乎“完美”的脸。
不仅如此,甚至连男性也有美白的护肤方案!在陕西春秋时期出土的一些化妆品残留物,显示了当时男性贵族使用的面脂成分。这款美白面脂的原料是牛脂和碳酸钙颗粒的混合物,它不仅是中国已知最早的男性化妆品,还标志着男士化妆品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
▲考古发现中国男性化妆品。(图片来自中新社)
而唐高宗也不例外,常常从宫廷中挑选上贡的口脂和面脂,送给他最为宠爱的学士们,可见男性的美容意识早已深入人心。
说到“美妆博主”,明代的张居正绝对算得上是先驱。他不仅讲究穿着打扮,每天还坚持用各种化妆品和护肤品来美容养颜。张居正不仅要“鲜美耀目”,甚至还有专门的“膏泽脂香”,各种美妆产品应有尽有。这可比得上今天的时尚达人和美妆博主了。
古埃及的“妖艳”妆容:连动物都为她的美丽服务
古埃及的化妆史源远流长,男人女人都会画浓重的眼妆,眼线几乎是每个埃及人的标配。为什么?因为他们相信美丽的人会得到荷鲁斯之眼和太阳神的庇佑,能免于疾病的侵害。而且,化妆品对古埃及人来说不仅是美的工具,还是神圣的礼物,化妆意味着获得个人的力量。相反,未化妆的眼睛被认为更容易受邪恶侵害。也因为对绿色荷鲁斯之眼的崇拜,孔雀石做成的深绿色眼影在当时最为流行。
口红的历史,竟然可以追溯到苏美尔时期,那个时候口红还是一种奢侈品,只有上流社会才能享用。而在古埃及,口红更是成为了时尚标志,男女老少皆可涂抹。在帝国全盛时期,几乎每家每户都自备制作口红的工具。有人说,古埃及时代是口红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以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为代表,她对口红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甚至推动了口红制作技术的进步。
古埃及的口红原料包含赭石、树脂、黏土、铅粉等多种材料,颜色从红色到蓝黑色都有。传说,克里奥帕特拉的口红是用赭石、蜂蜡、花朵、鱼鳞、胭脂虫、蚂蚁等等混合制成——听起来像是古代的“野生化妆品”,连动物世界都能为她的妆容服务!
▲7月17日,“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举行开幕仪式。图为展品“图坦卡蒙巨像”。(图片来自中新社)
从中国古代的米粉到铅粉,从女子的精致妆容到男子的美白面脂,再到古埃及的艳丽眼妆与口红,化妆一直是古代文明的“必备神器”。纵使时光飞逝,人们对美的热爱始终不减。如今,现代人虽然不再用铅粉和朱砂,但追求极致美丽的心,依旧像古人一样,永远“野”又“美”。(完)
参考自解放日报、封面新闻、中新网、齐鲁壹点、光明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