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来自欧洲、东南亚、拉美的三国领导人几乎同期在华访问,让中国的主场外交热潮涌动。
本周,来自欧洲、东南亚、拉美的三国领导人几乎同期在华访问,为行将收尾的上半年中国外交再添一抹亮色——先期抵达的波兰总统杜达正在忙碌的行程中,越南总理范明政24日离开首都河内前往中国。两位领导人都将出席在大连举行的第15届夏季达沃斯论坛。
同样在24日,中国外交部宣布,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将于6月25日至29日应邀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三国首脑“齐聚”中国,各有哪些看点?他们为何都在“向东看”?
▲4月1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乘专机抵达重庆,开启为期三天的正式访华之旅。图为朔尔茨(左三)在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了解两国科学家共同开展的水环境污染物高效检测技术与装备研究开发项目。(图片来自中新社)
波兰:“共同引领”
在这波访华热潮中,波兰总统杜达“先行一步”,22日起已开启中国之行。这是杜达任内第三次访华。
5天内,他将访问北京、大连和上海,并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杜达自乌克兰危机升级两年多来首次访华。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指出,包括波兰在内,欧洲方面目前对中国主要有两项诉求:
一是希望克服经贸障碍,继续加强经贸合作;二是就乌克兰危机进一步表达立场。
从时间背景来看,杜达此访对中波关系及其个人都有特殊意义。
对中波关系来说,今年恰逢两国建交75周年。中国外交部表示,中方愿同波方一道,以此访为契机,不断深化政治互信,拓展各领域交流合作,共同引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及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
对杜达来说,此访一定意义上还有“谢幕”之旅的意味,2025年将是他任期的最后一年,此次访华是他对中国的“告别”。
杜达说,波兰应该在东西方之间采取平衡政策,同时希望波兰持续发展对华关系。
崔洪建认为,杜达此访虽然体现了波兰在大国之间的平衡外交政策,但是客观而言,由于波兰是中东欧大国,中波关系多年来总体保持稳定,经贸关系基础稳固——波兰稳居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因此中波合作有助于带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进而促进中欧合作,这也是中国外交部用‘共同引领’一词的深意所在”。
越南:时机微妙
波兰总统到访两天后,24日,越南总理范明政率高级代表团开始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与杜达一样,范明政也将赴大连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
近年来,中越高层交往密切。2022年,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访华。去年年中,范明政来华进行正式访问,习近平主席年末访问越南。
外界还注意到,越南总理此访时机微妙——俄罗斯总统普京刚刚访问越南,美国助理国务卿克里滕布林克也跟着火速访越。
崔洪建表示,在俄美相继对越南发动外交攻势的背景下,越南领导人访华耐人寻味。
“一方面,反映越南面对大国博弈时寻求外交平衡;另一方面,也说明无论美国如何拉拢,越南都不会改变将发展对华关系作为其对外政策的战略选择和头等优先。”
崔洪建指出,在越南看来,其与中国是近邻,两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近年来双边关系发展稳定良好,在增进政治互信、深化经贸合作等方面打下坚实基础,这是越美关系无法比拟的。
“预计越南总理在访华期间将就俄美近期对越外交与中方通报情况、进行交流。”
秘鲁:聚焦经贸
继波兰总统、越南总理之后,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也加入访华队伍,而且此访是博鲁阿尔特首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据秘鲁官员此前透露的信息,博鲁阿尔特将访问深圳、上海和北京。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发展中国家研究所所长王友明注意到,此访正值秘鲁国内政治生态不稳、府院缠斗激烈的时刻,更加凸显秘鲁朝野在重视对华关系方面的高度一致。
王友明表示,加强对华经贸合作将是博鲁阿尔特此行重中之重,利马抱有五个方面的期待:
一是寻求对华出口牛肉和更多农产品。按照秘鲁农业部长马内罗的说法,向中国出口牛肉估计能为秘鲁经济带来30亿至40亿美元的增长。
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吸引投资,包括传统领域和数字等新基建领域。
三是在高新技术领域加强与中国合作。
四是推动中国-秘鲁自贸协定升级。“如果自贸协定实现升级,中秘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将上一个台阶,双方关税水平也将进一步降低。”王友明说。
五是讨论中秘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钱凯港的合作。“作为太平洋沿岸的重要港口枢纽,钱凯港预计年底将投入运营,这对于促进中秘以及中拉贸易来说将是重大突破。”王友明说。
除了关注经贸合作,博鲁阿尔特此访还有政治方面的期待。今年,秘鲁将主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博鲁阿尔特希望通过此访寻求中国支持,并在议题设置等方面与中方协商。(完)(原标题:波兰、越南、秘鲁领导人本周“齐聚”中 中国主场外交热潮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