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首都机场的壁画,在北京地区还有一些与“哪吒”相关的传说。其中,名气最大的,莫过于“八臂哪吒城”了。
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收获了不少赞誉。看罢此片,不少朋友会把话题转向1979年出品的美术片《哪吒闹海》上。那可是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2021年,邮政部门还根据这部作品的内容发行了一组6枚的《哪吒闹海》邮票。
《哪吒闹海》美术片的总设计是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先生。张先生不仅设计出一部经典的美术电影,而且为首都机场设计了一幅巨大的“哪吒闹海”壁画。时至今日,这幅宽15米、高3.4米的作品,依然是首都机场装饰画中的扛鼎之作。
除了首都机场的壁画,在北京地区还有一些与“哪吒”相关的传说。其中,名气最大的,莫过于“八臂哪吒城”了。
▲随着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映,成都一家连锁火锅店近日推出了“哪吒套餐”吸引众多食客前来品尝。(图片来自中新社)
城门暗合八臂哪吒?
有关“八臂哪吒城”的民间传说,最早出现在元明之际。彼时,又是哪吒故事在北京地区初步流传的时期。
其实,明代以前的哪吒,都被称作那吒。这个名称,源自梵语Nata。如此看来,这哪吒的形象,应该来自古印度,据说哪吒是佛教四大天王之一的毗沙门天王(有时也称为多闻天王)三儿子。
哪吒的早期形象是个令人惊破肝胆的恶童。按照一些学者的研究,“在北宋和北宋以前,哪吒的基本形象为凶恶夜叉神”。到了元明时期,哪吒的形象最终定型,并成为李靖的儿子。根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所载,哪吒踏破水晶殿,大战并杀死龙王三太子,抽去其龙筋,并制作成腰绦。此后,哪吒再与龙王大战,并将其打败。
这个故事传入北京地区后,又掺入北京本土特色,进而形成了“八臂哪吒城”的传说。按照目前流行的故事版本:由于旧时燕京的水源被龙王垄断,所以经常遭遇水患,被称作“苦海幽州”。谁能对付龙王?民众想到的便是哪吒太子。于是,元代的刘秉忠,明代的刘伯温与姚广孝,便先后设计出“八臂哪吒城”,以镇作孽的龙王。
其实,“八臂哪吒城”的说法,容易让读者感到困惑。当刘秉忠设计元大都的时候,在四周城垣开辟了十一座门,这便是哪吒的“三头六臂两足”:南面的三座门,即文明门、丽正门、顺承门,为哪吒的“三头”;东侧三座门,即齐化门、崇仁门、光熙门,与西侧三座门,即平则门、和义门、肃清门,是哪吒的“六臂”;而北面的两座门,即安贞门、健德门,则是哪吒的“两足”。待到明初,北京内城城垣开辟了九座城门。若沿用元大都时期的布局,则变成了哪吒的“三头四臂两足”:南面的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为哪吒的“三头”;东侧的朝阳门、东直门,西侧的阜成门、西直门,为哪吒的“四臂”;北面的安定门、德胜门,为哪吒的“两足”。无论哪个版本,都无法构成“八臂”之说。
依照民俗学家金受申先生的说法,北京内城南侧中间的正阳门,是哪吒的“脑袋”;瓮城东西开门,是哪吒的“耳朵”;正阳门的两眼井,是哪吒的“眼睛”;正阳门东边的崇文门、东便门、朝阳门、东直门,是哪吒左侧身体的“四臂”;而正阳门西边的宣武门、西便门、阜成门、西直门,则是哪吒右侧身体的“四臂”;北面城内的安定门、德胜门,是哪吒的“两脚”。至于城里四方形的皇城,则为哪吒的“五脏”。这种说法,倒也能自圆其说。只不过,外城的其他几座门,如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被莫名其妙地忽略掉了。
而英国人阿林顿等在《寻找老北京》中描述道:“前门是哪吒的头,棋盘街是鼻,中华门是嘴,棋盘街南边双井是眼,崇文门是右肩,宣武门是左肩,阜成门是左手,白塔是火尖枪,东华门和西华门是双臀,东直门和西直门是膝盖,安定门和德胜门是双足(两座门之内的小庙是风火轮),紫禁城红墙是混天绫,午门是心脏……”这个版本描述得颇有意趣,但看起来也略有些随意。
而今能够见到一幅“八臂哪吒城”的示意图,哪吒的三个头被改作一个。如此一来,元代的文明门与顺承门、明清时期的崇文门与宣武门,便成为了哪吒的左右手臂。以这样的方式,倒也自圆其说。
刘秉忠确实参与了元大都的设计工作,但居京多年的姚广孝却未必。至于刘伯温,则根本没有到过明初的北京地区。这样两个人,何以被民间传为“八臂哪吒城”的设计者呢?
按照学者陈学霖的说法,由于刘伯温与刘秉忠同姓,而且两者都是翊运功臣,才智与学艺相埒,都擅长天文历算、阴阳风角之术,因此很容易被联想到一起。在广为流传的作品《英烈传》中,作者称刘伯温或为刘秉忠的孙儿。经过《英烈传》等作品的宣扬,刘伯温便与刘秉忠建立了“血缘”关系。于是,刘秉忠将元大都设计为“哪吒城”的传说,就很自然地转移到刘伯温身上,真是鬼斧神工,天衣无缝。
由此看来,有关“八臂哪吒城”的民间传说,是值得探讨的。
陶然亭旁有哪吒庙
除了“八臂哪吒城”之说,北京地区还出现过与哪吒有关的宫观庙宇。其中,在地方史志中有着明确记载的,便是陶然亭附近的哪吒庙了。
在如今的陶然亭公园东南区域,有一处不太起眼的山丘。昔日的哪吒庙,就坐落在这座山丘上。根据《北京地名志》的说法:“在黑龙潭西北丘上有哪吒庙,因黑龙作祟,建庙以镇之。”
按照这段文字所述,陶然亭一带应先有黑龙潭,后建哪吒庙。而在北京民间传说中,有着许多关于黑龙潭由来的故事。据说,黑龙潭里有一根很长的铁链,一头在井口,一头在井底。铁链锁着一条潜居潭底的黑龙。遇天旱的时候,顺天府尹要亲自率领官员到黑龙潭求雨。当然,除了大旱之年,还会有大涝之年。为了缓解洪涝灾害,顺天府的地方官便在黑龙潭的龙王亭附近建起了一座哪吒庙。这是为了借助于曾经闹过海的三太子去镇服龙王。可是,祈雨往往解救不了连年大旱,镇龙也难以阻止大雨成灾。
传说归传说,哪吒庙出现的时间,却找寻不到明确记载。
待乾隆三年(1738年),哪吒庙内创建起绦行公所。绦行为什么在此建立公所呢?根据民间传说,哪吒打死龙王三太子后,抽去龙筋为父亲做了束甲绦。后来,李靖闻讯勃然大怒,挥剑将哪吒劈为两截。此事被织女得知,对哪吒的遭遇深表同情,特织绦带系在哪吒腰间,使其复生,并将其收为养子,教他编织术。哪吒从此学得一手绝技。所以绦行尊称哪吒为祖师,供奉其在大殿的正中,并设神案供同行们前来祭拜。在昔日的哪吒庙内,曾经矗立着乾隆四十年(1775年)的“绦行圣会碑”、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的“绦行公议条规碑”、光绪十九年(1893年)的“绦行圣会碑”、民国十七年(1928年)的“绦带行圣会碑”等,这些碑刻记叙着哪吒庙不平凡的历史。遗憾的是,碑文中并未记载庙宇的始建时间。
待哪吒庙成为绦行公所之后,这里也迎来了一场盛会。乾隆四十年(1775年),绦行公所在此组织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展销会,人们争相购买丝绦,从业者也大赚了一笔。及至嘉庆年间,绦行日益萧条,公所在哪吒庙附近购置土地,以埋葬贫苦的从业者。及至1946年,有人撰文称:“(哪吒庙)殿宇仅小小一间而已,殿内供奉为哪吒神像,执枪端坐,气象亦颇生动。”
新中国成立后,哪吒庙所在地被改造成一家绦丝厂的作坊。陶然亭公园建园前,这家作坊被迁出。此后,哪吒庙原址一度作为公园游船班工作用房。如今,这里是陶然亭公园海棠山景区的一部分。
此外,距离陶然亭十里开外,曾矗立着一座规模颇大的庙宇。根据文献记载,庙内曾设有托塔李天王、哪吒父子的神位。这组神位的设置,与明清时期章回体小说的流行有关。
在通州城区内,毗邻文庙、佑胜教寺、燃灯塔的地方,有一座紫清宫。在当地百姓的口中,称其为“红孩儿”庙。按照广为流传的说法,这座紫清宫的建造时间或为明代中期。但根据佑胜教寺千年古槐下方的石碑所载,直到清光绪年间才有了紫清宫。
紫清宫的名称源自“紫府清都之宫殿”,即神仙所居之地。在紫清宫内,主要供奉着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与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至于民间把它称作“红孩儿庙”,缘由大体有两个版本:其一,庙内曾塑有哪吒三太子像,活灵活现,引人喜爱;其二,主殿墙壁上绘有红孩儿形象,生动逼真。对此,笔者更倾向于第二种说法。原因很简单,在道教宫观中,难得出现哪吒的造像,然其壁画形象却相对多一些。
至于民间为何会将哪吒称作“红孩儿”,两者或许原本就是一体的。只是随着《西游记》的流行,才出现了牛魔王与铁扇公主的儿子红孩儿。(完)(原标题:北京地区的哪吒踪迹)
作者/高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