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
3月29日,两尊妈祖神像从福建厦门高崎机场“起飞”,搭乘航班前往台湾,开启了一场为期六天赴台文化交流之旅。在值机柜台,一张印有“LIN MO(林默)”的专属登机牌格外抢眼。原来,妈祖是第一位拥有身份证号码的神明,出省、出境、出国巡安,都是“实名制”购买动车票、飞机票。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成为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东方“海神”信仰。目前,全世界49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上万座从福建莆田湄洲祖庙分灵的妈祖庙,有3亿多人信仰妈祖。
▲两尊妈祖神像乘坐飞机前往台湾。(图片来自中新社)
妈祖的身份证号:350321……
据史料记载,妈祖确有其人,是宋朝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因出生到满月都不啼哭,取名默,人称默娘。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出生,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日因救助渔民不幸遇难。此后,当地人对其事迹创作加工并口耳相传,最终塑造出“海上女神”妈祖的形象,产生了一系列妈祖信俗,逐步发展为内涵与外延丰富的“妈祖文化”。
妈祖是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等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妈祖文化始于妈祖信仰,又有别于妈祖信仰,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祭祀、传说神话、文学艺术等为主要载体,衍生并融合各种文化元素而逐渐形成的民间特色文化。
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会会长宋建晓介绍:“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千百年来,妈祖文化不断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及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赞美,以和谐共荣作为目标追求,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友好相处、协调发展。”
这种穿越千年的文化智慧,在新时代展现出惊人的创新活力——当传统信仰遇上现代文明,连神明也拥有了“数字化身”。妈祖能坐船坐飞机坐高铁,因为妈祖是有身份证的。
妈祖早在2017年乘飞机去马来西亚时,就有了“身份证”,号码为350321096003237001,这是根据妈祖的出生日期虚拟的号码。350321是福建莆田地区身份证的统一编号,09600323对应妈祖的生日。
2019年,#妈祖首次坐动车买实名车票#的话题就曾登上过热搜,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妈祖绝对是中国高铁承运的“年龄”最大的旅客了!还有网友表示,神仙也下凡体验高铁速度了!
此外,2018年,妈祖还曾乘坐游轮前往菲律宾巡安。
▲妈祖登机牌。(图片来自中新社)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妈祖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
妈祖信仰是中国海洋文化的代表之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历史和海上民俗的发展,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祈福和祈愿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千百年来,妈祖随着信众走向世界。目前,全世界4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亿多妈祖信众、1万多座妈祖庙。华侨华人将妈祖文化带到世界,也使得妈祖文化在全球华侨华人中成为一个比较特殊的认同符号。
文明对话的最高境界,是让不同肤色的人群在同一个符号里看见自己。 妈祖文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沿线国家和地区,与当地文化交流融合,形成超越族群、地域等的广泛共识。
许多国家已把妈祖信仰融入当地民众生活。美国建有多处妈祖庙;加拿大卑诗省坎伯兰市市长特意到中国请妈祖;日本每年元宵节都举行妈祖踩街活动;1954年,菲律宾“妈祖穿上洋装”,成为“圣母”;在南非开普敦,非洲兄弟姐妹认黑脸妈祖为“同一肤色的自己人”;阿联酋迪拜举办妈祖嘉年华活动等。
▲两尊妈祖神像抵达厦门高崎机场。(图片来自中新社)
东西方“海神”有何异同?
一直以来,由于人类文明形态的差异,中西海洋文化存在着诸多看似荒诞实则合理的现象。同为“海神”,妈祖与西方“海神”波塞冬却在形成方式、传播方式、外在形象、秉性行为、价值观及民众评价上几乎是相反的,常被归因于“妈祖与波塞冬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实际上代表了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价值观的不同”。
宋建晓介绍,波塞冬是力量、征服的象征,是挑战自然、个性张扬的象征,这些观念极大影响了相关区域文化价值观。而以妈祖为代表的东方海洋文化观念,是追求和平、安宁、友好。妈祖由此被尊称为“海上保护神”“海上和平女神”。
宋建晓补充道,实际上,此种差异均是中西文化在面对浩瀚大海时所作出的应对方式,不论是“有求必应,有难必救,是善的化身、美的体现”的妈祖,还是激进冒险、勇于挑战的波塞冬,都是对此种应激模式的因应。然而,其本质依旧是对海洋的肯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妈祖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同一性。
▲3月29日,正值农历三月初一,“天下妈祖回娘家”启动仪式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妈祖祖庙天后广场举行。(图片来自中新社)
“我们应该解码西方海洋文化,重新编码妈祖文化。”外交学院教授、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张胜军曾在首届“妈祖文化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上表示,两相对比,我们需要东方海洋文化的妈祖文化做对冲、弥补和矫正,彰显东方和平包容。
“我们可否挖掘出妈祖文化的文化符号,让妈祖IP更被年轻人接受,拥有更普适性的形象?”张胜军建议。
古老的文化符号要想永葆青春,就必须在年轻人的手机屏幕上找到栖息之地。当妈祖元素遇上“黑神话 ”级游戏制作,当慈航普渡的故事转化为沉浸式体验,这位千年女神或将开启属于Z世代的数字巡安。毕竟,文化的生命力不在于庙堂之高,而在于能否在数字原住民的指尖获得新生。(完)
参考中新社、中新网、新华社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