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生存游戏:第9关BOSS是楼兰

来源: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1743588795218

这里曾是丝绸之路上贯通东西的绿洲王国,发掘的文物折射出楼兰作为丝绸之路早期中继都市的繁盛时光。

“今天是挑战罗布泊无人区的第1天。”

当徒步博主文雷在今年2月下旬说出这句话时,手机镜头前的荒漠还只是他视频封面的背景板。此后数日,这个开场白如同生存倒计时般持续更新,直到第9天的镜头里——敦煌市公安局雅丹派出所民警的身影,让这句独白变成了全网玩梗的“文明劝退指南 ”。

  ▲博主文雷“挑战罗布泊无人区”第8天(左)和第9天的视频截图。

文雷被民警发现时,已经走到了有着“死亡之海”之称的罗布泊边缘。而更多人知道罗布泊则是因为——消失的楼兰古城。这个被唐代诗人反复吟诵的西域古国,其消亡真相远比博主的冒险更值得探究。

楼兰古国消失之谜

楼兰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内罗布泊北岸,在有文字可考的典籍里,这里曾是丝绸之路上贯通东西的绿洲王国,是著名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司马迁根据张骞的报告撰成的《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显然,楼兰在当时已经是一个城郭之国。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途经楼兰,他在《佛国记》里记载,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

但在魏晋之后,史籍再也不见有楼兰的一言半辞。楼兰,从此隐没于历史之中,成为神秘之境。

1900年,瑞典人斯文·赫定一行在考察罗布荒原时偶然闯入楼兰古城,打破了孔雀河东南16公里处持续千余年的寂静。在楼兰,斯文·赫定无拘无束,量长宽、捡铜币,简纸文书上的字他虽然不认识一个,但他知道那上面记载着古楼兰的过往。此后的英国人斯坦因和日本人橘瑞超也不甘示弱,他们从楼兰带走了他们能找到的宝贝。

直到1930年代,中国人黄文弼才有机会进入楼兰地区,他的《罗布淖尔考古记》记录了楼兰王国区域中的土垠遗址,但他还没有深入到楼兰古城。

此时,在国际上,楼兰古城故事的讲述者,还是斯文·赫定和斯坦因,中国人没有自己的发言权。

  ▲1928年,黄文弼(中前)在罗布泊划船。(图片来自中新网)

1979年,新疆社科院考古所的侯灿先生有望打破这个局面。当年11月底12月初,他顶着严寒,乘汽车顺孔雀河北岸向东南行驶。此后,又徒步横跨干涸的孔雀河床,再穿越崎岖的雅丹地貌,终抵楼兰。这一趟行走,只为来年楼兰考古寻路。

东经89°55′22″,北纬40°29′55″,现在,人们终于可以更准确地认识这个被过度神秘化和浪漫化的西域古国。其实楼兰古城四面城墙只有约330米长,总面积仅10万平方米,不及一个居民小区大小。

“它虽然不如西域名城高昌那样庞大,也不如军事重镇交河那样险峻,但它以庄严的气概显示了自己的雄姿。”侯灿罕见地在文章中透露出些许感性。发掘的文物折射出楼兰作为丝绸之路早期中继都市的繁盛时光:这里有大量玻璃、海贝、海蚌和珊瑚,铜币集聚了西汉五铢、东汉五铢,王莽大泉、货泉,以及阿富汗地区的贵霜王朝钱币。

侯灿通过这次考古对楼兰的废弃作出了解释,认为主要原因是孔雀河水系变迁导致的水资源枯竭。出土的木简、文书上记载,楼兰不得不一再缩减吏士口粮的供应标准。最终,这个绿洲之国如同马尔克斯笔下的马孔多小镇,被风沙彻底抹去。

千年睡美人的“开机密码”

“‘楼兰美女’干尸出土时可谓惊艳众人,她面目清秀,鼻梁高挺,睫毛卷翘,历经千年仍然清晰可见。”新疆若羌县文博馆馆长冯京说,她是中国首家楼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这具干尸身高165厘米,死时年龄在25岁左右。下葬时腹中还怀着孩子,很有可能是难产而死。若羌县楼兰博物馆讲解员热米拉·麦麦提说,在物质条件尚不发达的那个时代,她的尖顶毡帽上插了2束羽毛,皮靴上没有一处补丁,由此可以判断“美女”出身于富贵人家。

  ▲楼兰博物馆展出的镇馆之宝“楼兰美女”干尸标本。(图片来自中新社)

“楼兰美女”的发现,始于一场美丽的邂逅。“2004年8月,一名文物保护工作者巡逻途中,在路边的高台上休息,手不小心触摸到了什么东西,用手将黄土拨开‘楼兰美女’就这样出现在世人眼前。”热米拉·麦麦提说。

热米拉·麦麦提提到另一件文物,“楼兰美女”干尸身上穿的毛织裹衣,该服饰使用羊毛缂织工艺,经线为白色,纬线则采用灰白、浅棕、深棕三色,不同于普通制造工艺,以通经断纬的方法制成的纺织品,立体感很强,呈现出的图案往往如雕琢镂刻一般,十分精美。

当“00后”开始接管楼兰

楼兰故城东北区,坐落着残高约10.4米的佛塔遗址,不远处有一处官署遗存,考古工作人员叫它“三间房”。虽经风沙侵蚀,遗迹依稀可见,房屋用土块垒砌,东西两间较狭小,中间一间较宽大,形制规格较高,布局严谨。

往事越千年,这些见证过楼兰兴衰的古遗址在狂风细雨中,或风化、或返碱、或逐步被夷平。为了保护楼兰遗迹,一群楼兰文物保护站的文保员扎根在环境恶劣的罗布泊,守护着古老文明。

19岁的阿迪力江·吉里力是文保员中最年轻的一个。他的工作是在大漠深处日常巡视,不让文物盗窃者或者游客进入故城和附近的墓葬群,一次大概两个小时,大多时候,沿途只有死寂般的荒凉。

  ▲楼兰博物馆。(图片来自中新网)

在楼兰遗址所在的新疆若羌县,一座楼兰博物馆拔地而起,这是我国唯一一个以楼兰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冯京介绍,现馆藏文物5717件,其中一级文物6件。

“楼兰出土的织锦残片是我们的灵感来源。”楼兰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柜台前,工作人员向游客介绍。

“长葆子孙”丝巾、“延年益寿”钥匙扣……来自重庆的游客胡睿挑花了眼。一件件交织楼兰文化符号和现代元素的书签、U盘、抱枕、坐垫、水杯、手提包受到参观者青睐。

  ▲游客在楼兰博物馆选购文创产品。(图片来自中新网)

楼兰人的过往,楼兰美女的神秘,给后人留下无尽的猜测与遐想。(完)

综合中新社、《中国新闻周刊》、新华社、《光明日报》等资料

责任编辑:向光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