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亿人追的“爱豆”,永远不会塌房

来源: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1745313583000

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千百年来,妈祖随着信众走向世界。

4月20日,农历三月廿三,纪念妈祖诞辰1065周年大会暨春祭妈祖大典于湄洲妈祖祖庙天后广场举行,海内外130多家妈祖宫庙及文化团体代表齐聚妈祖故里。

而在前一天晚上,数千名妈祖敬仰者,来到雨幕中的湄洲妈祖祖庙,守夜庆妈祖诞辰。知名演员刘涛在湄洲女的相伴下,缓缓走进祖庙正殿,将“寿桃”蛋糕敬献给妈祖,向妈祖表达敬意与虔诚的祈福。刘涛也被莆田市授予“妈祖文化全球推广大使”荣誉称号。

什么是妈祖文化?为什么有黑脸的妈祖?信妈祖的人真的很多吗?这些天,小编收到了不少关于妈祖的提问,今天就来为你一一解答。

  ▲4月19日晚,妈祖文化全球推广大使刘涛向妈祖敬献寿桃。(图片来自中新社)

妈祖信仰=妈祖文化吗?

3月末,“天下妈祖回娘家”活动启动之后,小编收到了一位来自塞尔维亚的网友留言“不认识。她是干啥的”。

  ▲评论截图。

据史料记载,妈祖确有其人,原名林默,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廿日出生,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日因救助渔民不幸遇难。此后,当地人对其事迹创作加工并口耳相传,最终塑造出“海上女神”妈祖的形象,产生了一系列妈祖信俗,逐步发展为内涵与外延丰富的“妈祖文化”。

据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会会长、福建江夏学院党委书记宋建晓教授介绍,妈祖是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等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

  ▲4月20日,纪念妈祖诞辰1065周年大会暨春祭妈祖大典在福建莆田湄洲妈祖祖庙天后广场隆重举行。图为信众恭请妈祖金身回銮。(图片来自中新社)

在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巍巍看来,妈祖信仰是中国海洋文化的代表之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历史和海上民俗的发展,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祈福和祈愿的重要组成部分,信众们在祈福和祈愿的过程中表达了对家庭、社会、国家美好愿景的期望和祝福。

“妈祖文化始于妈祖信仰,又有别于妈祖信仰,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祭祀、传说神话、文学艺术等为主要载体,衍生并融合各种文化元素而逐渐形成的民间特色文化。”宋建晓说。

  ▲两尊妈祖神像乘坐飞机前往台湾。(图片来自中新社)

为什么有黑脸妈祖?

3月29日,两尊妈祖神像打“飞的”赴台交流,照片中的黑脸妈祖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一位来自云南的网友提问说:“怎么还有一尊是黑脸?”

  ▲评论截图。

据了解,此次赴台的是厦门同安银同妈祖。在银同天后宫的神龛内,并祀湄洲妈祖(粉脸大妈)、温陵妈祖(红脸二妈)和银同妈祖(黑脸三妈)。其中,黑脸三妈为本宫主神,着绿色龙袍,位居神龛中央;大妈着黄色龙袍,位于神龛内左侧;二妈着红色龙袍,位于神龛内右侧。

银同妈祖为何黑脸?传说与同安民众抗倭有关。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一场战斗正在同安城上激烈进行。大批倭寇进犯同安南门,军民奋起反抗。战斗正酣之时,同安南门奉祀的守护神妈祖“显灵”,助军民退倭,妈祖“以阴兵击贼,脸色尽紫”,终成黑脸不褪……

民间信俗虽然只是传说,无从考证。但信仰却是一种精神寄托,也是时代和社会背景之下的产物,在文明之中饱含人性和柔情。

又一说法则是,倭寇犯城往往是“浮海犯南门”,即倭船由石浔海口沿溪上溯至南门,故南门司镇神妈祖必须加强御盗捍贼的神力。又受佛教佛像装饰的影响,其中黑脸、青紫脸佛形象威猛,有御盗神力。因此,粉红脸的妈祖为御倭而改塑为黑脸。

同安文史专家陈金城在《黑脸妈祖根在同安》一文中记载:“银同黑脸妈祖信仰出现于明嘉靖年间,是同安民众抗倭平倭心愿之集中反映。而其深层次原因则是明代中后期同安海运业之崛起和清初同安人民犯禁渡台高潮的迭起,需要创造自己的地域性或宗族性的海神。”

信妈祖的人真的很多吗?

前些天,小编收到了一条来自印度尼西亚网友的提问:“来个福建人说一下,信妈祖的人真的很多吗?”

  ▲评论截图。

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千百年来,妈祖随着信众走向世界。目前,全世界4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亿多妈祖信众、1万多座妈祖庙,妈祖文化已成为海峡两岸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民心相通、相互交融的精神纽带。

华侨华人将妈祖文化带到世界,也使得妈祖文化在全球华侨华人中成为一个比较特殊的认同符号。在海外,妈祖信仰大多与天后宫的实体联系。天后宫作为妈祖信仰的外在表现形式,影响着当地建筑、祭祀、传统等方面的发展,也为远离故地的华侨华人们搭建起精神家园。

  ▲当地时间4月19日,湄洲妈祖分灵首次巡安巴西。(图片来自中新社)

2009年,包含妈祖祭典在内的“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妈祖信仰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融、民心相通。如今,妈祖文化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为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所不断了解认知并积极接受,成为一个独特的交流载体。

许多国家已把妈祖信仰融入当地民众生活。美国建有多处妈祖庙;加拿大卑诗省坎伯兰市市长特意到中国请妈祖;日本每年元宵节都举行妈祖踩街活动;1954年,菲律宾“妈祖穿上洋装”,成为“圣母”;在南非开普敦,黑人兄弟姐妹认黑脸妈祖为“同一肤色的自己人”;阿联酋迪拜举办妈祖嘉年华活动等。(完)

综合中新社、中新网、《福建日报》《湄洲日报》等资料

责任编辑:向光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