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o的外国人,靠云手驯服呼吸

来源: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1745744823688

来自世界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在一招一式间用心感悟古老的东方智慧,共舞太极,共享健康。

在纽约中央公园的晨雾中,悉尼歌剧院的海风里,巴黎铁塔的暮色下——总有一群人以指尖画圆,用呼吸丈量天地。这是属于全球数亿人的“流动诗歌 ”——太极拳。

以柔克刚是智慧,以静制动是境界。 这门用身体书写阴阳的中国功夫,早已超越武术本身:2020年,它带着东方哲学叩开联合国非遗大门;如今180多国的晨练场上,都能见到这道行云流水的“中国弧线 ”。

为何千年古拳法能俘获现代世界?答案或许藏在每个云手推掌间。

  ▲当地时间4月26日,太极习练者在多伦多第二届“世界太极日”活动中进行双人太极拳表演。(图片来自中新社)

每个云手,都是微型世界观

中华武术体系历史深厚,根植其中的太极拳不仅是一门武术技艺,更是中华武术文化的凝练和集大成者,在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上均有独特的影响力。

首都体育学院武术套路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李凤梅介绍,太极拳融合了中国的儒、道哲学思想,强调阴阳转化、辩证思维、和谐统一,体现了深厚的东方智慧和哲学思考。在这里,空气是流动的对手,时间是有形的伙伴。这种文化特色使太极拳超越拳术,成为一种生活哲学和文化传承,并得到国际认可。

“太极拳奉‘圆’为核心理念,在拳路的流转和技击的运用中,充分展现了宇宙间万物循环不息、生生不息的圆融之道。这种对‘圆’的追求和运用,不仅体现在动作外形上,更体现在内在的气血运行和意念活动中。这种动作路线和技击原理也展现了太极运动对宇宙规律的精妙洞察。”李凤梅补充说。

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太极拳形成了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等主要流派。整体看,杨式太极拳似更受海外爱好者青睐。

杨式太极拳亲族传承人傅清泉介绍,目前杨式太极拳是全球习练人数最多的太极拳流派之一,据估计有约2亿人。

西方人用咖啡唤醒清晨,我们用太极打开世界。在傅清泉看来,太极拳在西方被广泛接受,被视为一种有益于健康和身心平衡的练习方式。太极拳通过舒展的动作、调节呼吸,调和内外,帮助人们改善身体健康、减轻压力和焦虑。

  ▲2022年6月,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金顶,“洋教练”杰克(蓝衣者)带着弟子练习太极拳。(图片来自中新社)

天下太极出武当 武当有个“洋教头”

正所谓“天下太极出武当”,在武当武术数百种拳法、门派中,以太极拳流行最盛。

当太阳初升,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玉虚宫前,武当三丰派第十六代武术传人杰克(Jake Lee Pinnick)正带领十几名学员聚精会神练习太极拳,一招一式,尽显武当功夫。

扎道士髻,留山羊胡,穿练功服,颇有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如果不是金发碧眼、高鼻梁、白皮肤的外貌特征,远远望去很难把他与外国人联想到一起。

作为中国武侠片影迷,美国小伙杰克于2010年来到武当山,师从武当三丰派第十五代武术传人袁师懋道长。

“道可道,非常道。”杰克说,刚来武当山时,他对老子的思想名言并不十分理解。几年下来,通过不断学习武当功夫和反复诵读《道德经》,他慢慢发现,其实,老子思想与西方的有些思想还是非常吻合的,讲究的都是“大道以其自身为原则”。

杰克认为,武当道文化博大精深,通过练习武当功夫,以武会友,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直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袁师懋看来,这些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习武者,就像年轻时苦练武艺的自己。在传播和传承中,武当武术随着这些星星之火“燃”向世界。

共舞太极 感悟东方智慧

太极拳的全球普及与发展势头强劲,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太极拳文化中心或研究机构,致力于推广和传播太极文化。自1999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周六设为“世界太极日”。

4月26日,加拿大多伦多第二届“世界太极日”活动在大多伦多地区万锦市(Markham)举行。逾300名太极习练者齐聚一堂,身着素衫,伴着音乐,拱手抱球、弓步云手,进行集体太极表演。三百双手画出同一个圆,这是跨越经纬的东方密码。

万锦市市长薛家平(Frank Scarpitti)说,无论年龄多大,习练者都有机会在太极之美中找到平静和心灵的充实。因为在练习太极的时刻,习练者不仅与自己,还与当下有着一种“奇妙的联系”。他希望,太极不仅在华人社区,更能在其他各族裔社区中也继续弘扬、发展。

  ▲2024年9月,来自以色列的外籍教师沙哈在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开设太极拳课程。(图片来自中新社)

在英国,伦敦多地太极爱好者同样以“拳”会友,共同感受太极拳带来的身心平衡与宁静之美。保罗·钱德勒是伦敦当地一名资深太极教练,他表示太极不仅是一种适合各年龄层的健身方式,更蕴含着深厚的东方哲学智慧。他每周日都会在伦敦六和园禅意生活体验馆教授太极课程,吸引了不少当地居民、不同年龄和背景的学员前来参与。他希望通过这种持续的教学,让更多英国人了解和喜爱太极拳,从而进一步促进中英之间的文化交流。

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世界太极日”活动现场,55岁的太极教练罗汉·穆图马拉说:“我练习太极已经有35年了,我已培训了100多名学生。太极运动是一项滋养身心的训练,我认为它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深与智慧。”

斯里兰卡青年事务和体育部长苏尼尔·库马拉·加马格表示,未来斯里兰卡将进一步推广太极运动,并将其纳入青少年培训计划和社区健康项目,定期举办太极研讨会和推广活动,通过体育文化纽带架设斯中互学互鉴的桥梁。

从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到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周六成为全世界太极爱好者自发庆贺的“世界太极日”,太极拳流行世界,是当代人追求健康、自然、和谐生活方式的一种体现。埃及金字塔脚下,巴西孔子课堂里,泰国球场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在一招一式间用心感悟古老的东方智慧,共舞太极,共享健康。(完)

参考中新社、新华社、《人民日报》等资料

责任编辑:向光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