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九个正统王朝先后在洛阳建都,为什么历史如此垂青此处?今天,带大家走进洛阳,探索这座举世闻名的“九朝古都”。
历史上有九个正统王朝先后在洛阳建都
这里的文化遗产极为丰厚
为什么历史如此垂青此处
今天,华华带大家走进洛阳
探索这座举世闻名的“九朝古都”
▲隋唐洛阳遗址(图片来源:央视网)
(一)天下之中,宜建王都
古人择都,标准有三:
一是地势平坦,水源充足
二是山川环绕,易守难攻
三是区域发达,交通顺畅
洛阳无疑是最优之选
洛阳位于伊、洛、河三川交汇的河谷地带
西靠豫西山地,南倚伊阙峡谷
北临洛河,东面豫东平原
黄河穿过三门峡后
从洛阳北面缓缓而过
连接起中下游各地
天下精华尽聚于此
“轵关陉”古道连接洛阳盆地至晋南运城盆地
沿线密集分布着夏代聚落遗址群
▲轵关陉道沿线先秦时期的遗址分布示意图(图片来源:《中原文物》2019年第3期)
洛阳的帝王可快速通过“轵关陉”
从晋南运城盆地输入战备物资
也可通过崤函古道
从关中平原输入人口资源
可谓山川形胜,王气所钟
洛阳还占据了天下之中的战略要地
“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
四方朝贡者来往的距离几近相等
这样也有利于天子协和万邦
统治天下
夏作为史上第一个王朝
二里头遗址就在洛阳偃师区
这里恰恰位于夏王朝疆域的正中央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图片来源:洛阳旅游公众号)
(二)绵延八百年的东周王城
从夏朝到周朝
千年时光匆匆而过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伐纣灭商立周
定都于关中地区的丰镐
周公旦为稳定东方
在洛河北岸建东都
青铜器何尊铭文
赫然显示“宅兹中国”
意味着周公将“天下之中”选定于洛阳
时称“雒邑”
公元前770年
西周在烽火狼烟中崩解
而雒邑仍保留了完整的都城体系
东迁的周平王在此迅速巩固王权
从此开启东周的序幕
雒邑又繁盛了约五百年
到战国时还曾成为商贸都会
▲洛阳天子驾六博物馆(图片来源:洛阳旅游公众号)
(三)各路英雄竞逐的明珠之城
汉朝建立之初
刘邦曾想将都城设在洛阳
“崤山以东的局势不稳”
张良、娄敬的劝诫
让洛阳与西汉失之交臂
光武中兴
刘秀在定都问题上
更加看重洛阳的漕运系统
可快速调配资源的漕运
对急需恢复稳定的新政权至关重要
东汉刚刚传入中原的佛教
尚未植根于人心
却在洛阳城郊的白马寺悄悄扎根
它努力吸收和适应着中原文化
并在随后的二千年
不断地中国化
最终与儒、道相互交融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经过数百年经营
洛阳汇聚了四方的人才与财富
虽经东汉末年及三国乱世
却仍撼动不了其政治中心地位
继起的曹魏政权
与新生的西晋王朝都先后定都于此
西晋后期经历八王之乱
中原大地战火连绵
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
统一了北方大地
魏孝文帝时为实行汉化改革
毅然迁都洛阳
让鲜卑贵族主动融入洛阳的中原文化圈
洛阳更成为中华各民族文化交融之地
孝文帝继续发展了佛教
龙门石窟在洛阳雄起
它的佛龛、碑刻、造像
彰显了中古时期的中原艺术
皇室崇佛的风尚
更给洛阳增添雍容与宁静
(四)隋唐气象:盛世繁华之都
经过三百年的分裂对峙
隋朝重新统一天下
隋炀帝开凿了通往江南的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展厅(图片来源:洛阳旅游公众号)
大运河以洛阳为起点
向南至富庶的扬州、苏州、杭州
向北则达今北京一带的涿郡
将中原的洛阳
与这些新兴都市通过水路紧密连接
交通的便捷
使洛阳在隋唐时成为王朝的经济命脉
从南方漕运到中原的粮食
都被堆放在洛阳的含嘉仓、回洛仓
洛阳遂成天下粮仓
▲含嘉仓遗址出土的刻铭砖(来源: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镇人民政府)
洛阳之盛
也促成女皇武则天将都城从长安迁至洛阳
公元675年
这座石窟的主角——卢舍那大佛竣工
佛像的面容以25岁的武则天为原型
嘴角的一抹微笑
暗藏女皇登极的雄心
伊河的点点波光
倒映大唐盛世的辉煌
▲隋朝大运河(图片来源:中国历史地图集)
(五)神都再换新颜
▲洛阳古城夜景(图片来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时光荏苒
今日洛阳重回汉唐繁华
龙门石窟沧桑依旧
吸引各地游人打卡
白马寺禅意悠长
接纳八方宾朋追溯汉传佛教之源
华灯初上
汉服如云,佳肴珍馐齐聚
游客沉浸在探秘剧本杀中
徜徉于古城坊巷之间
不觉已与这座古都融为一体
▲洛阳夜市(图片来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天子驾六博物馆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
洛阳古墓博物馆
一眼万年的神都
激发出观众对四千年洛阳文明史的探索热情
▲洛阳古墓博物馆(图片来源:洛阳旅游公众号)
这些资源都成为洛阳的文化名片
她,曾被历史垂青
如今又迸发出新时代的文化魅力
九朝风尘在斑驳城砖间流转
牡丹谢了又开
不知是谁家宫阙的青砖旧瓦
已等了你千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