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树的树座象征着山,是神山上长出的神树,也是三星堆的众神上天入地的天梯,同时也是太阳鸟休息的地方。
三星堆的青铜大神树很抓人眼球,不但造型复杂,还很高大,上面有鸟、龙、果子、圆盘等很多东西。神树的树座象征着山,是神山上长出的神树,也是三星堆的众神上天入地的天梯,同时也是太阳鸟休息的地方。
在三星堆2号坑一共出土了6株神树。其中最著名的是Ⅰ号大神树,修复后接近四米高,树枝上有九只太阳鸟,树干上有游动的龙,树座是个神山。在博物馆现场看到,还是很震撼的。另外有个Ⅱ号神树,也是在神山上。现在把一些新发现的神树残片放在一起,做了数字化虚拟复原,上面也有九只太阳鸟。
▲左为三星堆Ⅰ号神树,右为Ⅱ号神树的数字化复原。作者供图
三星堆神树是“社树”吗?
有人猜测,三星堆的神树,会不会就是“社树”?因为古代中原人,有祭祀土地神的“社”,里面也种着神树。战国时期,六国文字中“社”的写法,就带着个“木”字旁,表示的就是社里有神树。
孔子的学生宰我,就曾经给鲁国的国君鲁哀公讲,社里面的神树有哪些,说夏朝的神树是松树,商朝是柏树,周朝是栗子树,就是要让老百姓感到害怕,起鸡皮疙瘩战栗,所以要栗子树(《论语·八佾》:“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孔子听了,就说宰我同学,你这不是瞎扯吗?为政要以德,而不是用恐惧去让老百姓害怕。孔子反对“使民战栗”,当然是正确的。但宰我说神社和神树,能让人恐惧,确实也是真的。上古时期,“社”也是杀人的地方,犯罪的人会被“戮于社”。在古代欧洲也有很多神树崇拜,特别是一些茂密的老橡树之类大神树,日耳曼人会在神树上杀死犯人,对神树怀着敬畏,并举行祭祀。
所以,社里面的社树,那绝对不是小清新,而是让人恐惧的重口味。
但是三星堆的神树,看不出来是和“社”联系在一起的。既不是崇拜土地,也不是要杀犯人。三星堆神树上那些太阳鸟、龙构成的画面,恰恰显示这是另外一种类型的神树。
Ⅰ号、Ⅱ号神树是扶桑、若木
这两棵神树,其实一棵就是传说中的扶桑,另一棵就是若木。上古时代人们想象的宇宙,是个很好玩的世界:大地像是个方的棋盘,天像个大盖子盖着地。大地的周边是海,地下也是黄泉和水,里面游着龟和龙。
东边的海叫汤谷,上面的神山上长着神树“扶桑”,扶桑上面住着十只太阳鸟。每天轮班飞过天空,住到西边的神树“若木”上。古文字里面,“东”就是一个木,里面加一个太阳“日”。
甲骨文的“西”字,就是个鸟巢的形状。黄昏时候的“酉时”,这时候古人一般都要准备休息了。这个时候,太阳鸟也要准备休息,慢慢降落到神树下面,所以楚国文字“酉时”的“酉”,正好写在“木”的下面。
▲左为古文字的“东”,中间为甲骨文的“西”,右为楚文字的“酉”。作者供图
而若木所在的海洋,叫“羽渊”,据说神箭手后羿射太阳鸟就是在这里。一看这名字,就是太阳鸟被搞得掉羽毛的地方,羽毛还落到海里面。太阳鸟在若木鸟巢休息一阵,在半夜会顺着神树,降落到地下的黄泉。黄泉里面游动的龟,就驮着太阳鸟穿过黄泉,再回到东边的扶桑树下面,继续循环。
三星堆这两棵神树,分别代表着这个宇宙的最东边、最西边,上面都住着九只太阳鸟,另一只太阳鸟,则化身为太阳,正在天上值班。从扶桑树的角度看,早上飞出了一只太阳鸟,剩下九只在休息。从若木的角度看,是九只在休息,还在等待今天值班的那一只太阳鸟,飞过来休息轮班。
这两棵神树,组成了一个动态完整的上古宇宙画面。
Ⅰ号神树的树干上,还有两个圆盘,上面的图案和太阳神鸟的旋转类似,代表着顺着天地的规则和时间运转。神树的树干上还有一条龙,扶桑树往往和龙缠绕在一起,比如马王堆汉墓帛画里的扶桑树,也是有太阳神鸟,而且和龙绕在一起。
虽然三星堆和马王堆二者距离很远,时代和文化也相差很大。但是他们对扶桑神树和太阳鸟的想法,却是非常接近的。
▲左为神树的树干上有旋转纹的圆盘,右为马王堆帛画上的扶桑树与龙。作者供图
Ⅲ号神树是沟通天地的建木
扶桑和若木之外,三星堆的神树里面还有“建木”。这棵神树的主要功能,是上天入地的天梯,沟通天庭和人间的。《淮南子·地形》记载说“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这些“众帝”是些什么人?
我们看仙侠剧,里面就有各种“帝”或者“帝君”,什么东华帝君、北斗帝君、应渊帝君、润玉帝君、柏麟帝君之类。其实天上有很多个“帝”,而不是只有一个玉皇大帝坐天庭,这才更接近上古人们的想法。上古时期,还不太懂什么要“定于一尊”,大家更喜欢“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大伙儿一起开心多好。
《吕氏春秋·本味》还记载有“群帝所食”,这么一大群“帝”,看来挺热闹的。在中原商朝人看来,商王死后就成神,就是帝,这群大爷们,也经常从天庭到人间,上上下下地来回。商朝祖先的化身也是太阳鸟,商朝人用对待祖宗的“禘”来祭祀这些太阳鸟。
三星堆人也有类似的想法。三星堆的Ⅲ号神树,树顶上就是三个人面鸟身的神灵。这些人面鸟身的神,应该就是三星堆先王的化身,他们死后成仙,化身为神鸟。这些祖先神鸟,也就是三星堆人的“帝”,树上三个“帝”,正好就是“众帝”,三人为“众”嘛。
三星堆古国,那些死后成神的祖宗,肯定不止三个。这里的表现手段,属于“写意画”,用三个表达“众多”的意思。这些住在天庭上的大爷们,没事了也顺着这棵建木,上上下下地来回,时而到人间看看,时而又回到天上,生活挺滋润的。
▲三星堆Ⅲ号神树的复原,树顶上是人面鸟身的神灵。作者供图
一群大神们,爬着神树天梯,上上下下,自由自在来回。这事儿其实还是挺常见的。比如中原的商朝人,就会在宫殿庭院中,搭建起象征扶桑之类大神树的东西,然后让扮演各路大神的老演员们,顺着这些天梯,爬上爬下,和天庭沟通打交道。既可以和大神们搞好关系,时不时地,还能求雨。
不光是中原商朝、西南的古蜀,其实世界各地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原始宗教,也就是萨满教。在萨满教那儿,有各种各样通天的天梯,树或者藤蔓,还有神山这些都是。这种神树叫做“宇宙树”,是世界的中心。这样看来,三星堆人当作天梯的神树,也是一种“宇宙树”,很明显是有萨满教色彩的。
三星堆人崇拜神树,还把神树画在代表宇宙的宝贝上。这种宝贝叫玉琮,内部是圆形的,外部是方形的,正好是上古人们心中宇宙的形状,所谓“天圆地方”。三国时刘表的小儿子就叫刘琮,刘表对他十分宠爱。给他起“琮”这名字,应该是对这孩子寄寓了美好的祝福。
三星堆人也爱琮,还在上面画神树。在三星堆三号坑出土的玉琮上,相对的两面,也分别画着两棵神树。这两棵神树的造型,和三星堆青铜神树是一样的,都是底座是山,代表神山,山上的神树有各种花果和枝叶。
琮代表“天圆地方”的宇宙,那宇宙中两棵东、西相对的神树,自然就是扶桑和若木了。这种代表宇宙的特点,正好就是“宇宙树”最好的注释了。
▲三星堆三号坑出土玉琮上画的两棵神树。作者供图
神树崇拜在巴蜀流传久远
即使是到了三星堆以后很久,古蜀人还是保留着对扶桑、若木神树的崇敬。比如在雅安荥经同心村铜尊上,就刻画了一个大祭台,这个祭台上是一棵扶桑神树,神树旁边也有太阳和鸟。画面上,鸟驮着太阳,还是很明显。太阳鸟右边,那个像是箭头朝天的,其实就是神树扶桑的简画。
▲雅安荥经同心村出土铜尊上刻画的扶桑和太阳鸟。作者供图
从三星堆一直到战国时期,古蜀国一直把扶桑神树和太阳鸟的崇拜放在一起。在一些战国时期青铜器刻画的巴蜀符号里面,也有各种神树的形象,只是做了抽象和简化。可以看出,三星堆崇拜神树的遗产,一直得到传承和延续。
▲战国时期巴蜀符号中的各种神树形象。作者供图
一直到西晋时期,蜀地的人们还是热衷于在各种神庙中种植松树、柏树,这显然是三星堆以来,古蜀文化崇拜神树的延续。而且古蜀王中有一代,就是柏灌。柏灌这个部族,除了是蜀人崇拜的一种鸟,还和神树有关系。柏灌的“柏”,也对得上蜀人热衷在神庙中种植松柏。
但是中原朝廷派来的刺史王濬,就很看不惯巴蜀人拜神树,觉得这不符合中原的礼制,属于“淫祀”。于是下令,把这些供奉巴蜀神灵的庙,都给烧掉,还砍了神树造船。只有符合中原文化的大禹庙、汉武帝祠,没有被拆。换言之,蜀人祭祀什么蚕丛、鱼凫、杜宇之类的神庙,都被毁掉和禁止了,神树文化也受到打击。
但是,蜀人崇拜神树的心理,不可能完全被消灭。在东汉到南朝时期的巴蜀,很多墓里面就流行一种“摇钱树”,有人说应该叫“柱铢”。这种摇钱树,也是青铜制造的,不过属于缩小版,上面有各种神灵、人物。摇钱树的树座,也像三星堆的神树一样,造成神山的造型。
▲东汉到南朝时期的巴蜀青铜摇钱树。作者供图
树上有凤凰、神鸟,一些树干上也有龙,神树下有神山,这个结构,确实和三星堆以来,巴蜀地区人们的想法是一脉相承的。而且巴蜀使用摇钱树,一直用到了南朝时期。比如成都金堂猫头山2号墓,是南朝刘宋时候的;还有丰都李家梁子14号墓,也是南朝时期的。这两个南朝的墓,都出土了摇钱树。这说明就算经过中原禁“淫祀”,砍神树,但是巴蜀还是把青铜神树的文化,延续了下去。(完)
作者/李竞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