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就去那达慕!大草原上没有焦虑

来源:东西问客户端综合报道 1753174479781

那达慕,是蒙古族在长期游牧生活中创造的独特民族盛会。如今已发展为一场融合传统非遗、现代科技与文旅体验的年度盛会。

不是音乐节也不是嘉年华,但有万人冒雨围观,边看边嗨,这就是草原的那达慕。

7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第35届草原那达慕大会在锡林郭勒大草原开幕。绵绵夏雨中,能容纳数万人的露天看台座无虚席。

那达慕大会是草原上历史悠久的文体盛会,在内蒙古等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如今,“大草原上没有焦虑,只有一片碧绿”打动了不少年轻人,那达慕已发展为一场融合传统非遗、现代科技与文旅体验的年度盛会。

草原的节奏变了,但好玩儿这件事,从没变过。

  ▲7月19日,“歌游内蒙古 天天那达慕”内蒙古自治区第35届草原那达慕在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开幕,10万余名游客和当地民众热情参与。图为开幕式表演。(图片来自中新社)

始于成吉思汗的庆功宴

那达慕,蒙古语意为“娱乐”或“游戏”,是蒙古族在长期游牧生活中创造的独特民族盛会。那达慕大会多半选择在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七八月份举行。

它的历史可追溯至金戈铁马的年代: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在斡难河畔召开“忽里勒台”(大集会),被推举为蒙古大汗。为庆祝这一重大事件,会后举行了盛大的赛马、摔跤、射箭活动——这便是那达慕的雏形。

1225年,一块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录了为庆祝征服花剌子模而在布哈苏齐海举行的那达慕盛况,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那达慕文字记载。

在元朝,那达慕已成为草原上的固定活动形式。统治者规定蒙古族男子必须掌握“男子三艺”:摔跤、骑马、射箭。八百年来,无论是祭旗点将、盟旗聚会,还是敖包祭奠,都少不了那达慕的身影。

“男子三艺”——那达慕的灵魂

在古代和近代的那达慕盛会都要进行男子“三艺”——摔跤、赛马和射箭的竞技赛。当代的那达慕大会除了进行男子三项竞技外,还增加了马球、马术、田径、球类比赛、乌兰牧骑演出等新的内容,同时举行物资交流会和表彰先进。

  ▲2024年8月,内蒙古通辽市,选手在成年男子组搏克决赛中比拼。(图片来自中新社)

摔跤是那达慕的重要项目,按蒙古族传统习俗,摔跤运动员不受地区、体重的限制,采用淘汰制,一跤定胜负。比赛前先推一族中的长者对参赛运动员进行编排和配对,蒙古长调“摔跤手歌”唱过3遍之后,摔跤手挥舞双臂、跳着鹰舞入场,向主席台行礼,顺时针旋转一圈,然后由裁判员发令,比赛双方握手致意后比赛开始,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者为负,每个参赛运动员都有奖。

  ▲2023年8月,2023中国(阿尔山)旅游大会——兴安盟那达慕期间,2000米速度马比赛(混血马)中,马儿如离弦之箭飞驰。(图片来自中新社)

每次那达慕大会都要举行赛马、射箭等活动。赛马分速度赛马(跑马)、走马、颠马三种。参加者有时全是少年,有时不分年龄,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2024年8月,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2024年那达慕开幕。图为哈日靶(传统射箭)选手在比赛中。(图片来自中新社)

蒙古族射箭分静射和骑射两种。静射时射手立地,待裁判发令后,放箭射向箭靶,优者为胜;骑射时射手骑马上,在马跑动中发箭,优者为胜。

据介绍,今年那达慕大会新增少年那达慕、草原游客三项赛(沙嘎体验、蒙古袍穿搭、搏克体验),让游客从旁观者变参与者。会场四周的数十顶蒙古包里,每一顶里都是一处微缩草原生活体验场景,旅游和文创商品琳琅满目,艺术展演、文体互动活动一场接一场。

今天,游客是那达慕的主角

“今天,我们就是草原的‘宠儿’。”开幕式结束后,来自北京的游客朱慧兴奋地说道。

推出一系列创新“宠客”举措是本届那达慕的一大亮点。过去的那达慕,参赛选手比拼技艺,游客是观众。但此次那达慕现场,精心规划了18个特色业态区域,既有男子“三艺”赛事区、非遗展示区,又创新设置了草原旅拍换装、亲子露营等互动体验项目。游客不仅可以观赏精彩表演,还能参与“打马”骑乘、集章打卡等趣味活动。

“我们正在以游客为中心,把那达慕变成旅游产品。”锡林郭勒盟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何明鉴表示,当地希望让游客充分参与、感受、体验这项草原盛会的独特魅力。

  ▲7月19日,美国游客克莱尔(左)和母亲在蒙古包中品尝草原美食。(图片来自中新网)

克莱尔(Claire)和母亲专程从美国来到锡林郭勒盟,参加这场草原盛会。在蒙古包中,避雨喝奶茶的体验让母女俩新奇又难忘。“这里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草原美食让我们印象深刻,明天我们还要来。”

来自甘肃兰州的游客王怡铭说:“人的一生一定要参加一次那达慕,真的太震撼了。”

据介绍,本届那达慕融合竞技赛事、文化体验、夜间消费等多元场景,让游客多角度领略草原文化独特魅力。活动将持续至8月中旬。(完)

参考中新社、新华社、《内蒙古日报》等

责任编辑:向光

中新社 东西问客户端

平等对话 文明互鉴

打开